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環球觀天下!大家談④:新銳?蓉漂?去掉標簽,他們用影像“做自己”

2023-07-04 08:03:22 來源:川觀新聞

大家·談

新銳?蓉漂?去掉標簽“做自己”


(相關資料圖)

90后、“蓉漂”、“新銳”、“攝影師”、“畫家”、“主理人”、“藝術家”……這一期的川觀拍客《大家·談》邀請的三位攝影師,身上帶著很多令人矚目的標簽,不過他們表示,他們的拍攝,就是“表達自己”。

「何琳琳」

1991年生

2013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現居成都,藝術行業從業者,藝術家。

創作形式:架上繪畫,攝影等。

2015年,何琳琳回到了她的家鄉奉節,這里是重慶長江三峽的起點,對家鄉的印象,是最能夠讓她產生情感共鳴的地方。在一塊玉米地里一個河溝里,何琳琳邀上了一個朋友,請他做模特兒,拍攝了她攝影的第一組作品。

《山人》 ,2015

對于攝影,何琳琳說,“比起繪畫這樣更加主觀的創作,攝影是通過機器這樣的媒介,去實現視覺藝術上的表達,也是為我和我的作品之間,搭起了一個又一個橋梁。”

《消逝于點》 ,2017

《禁止倚靠》 ,2020

在君平街90號“共生”展出現場,何琳琳展出了一組以“空間”為主題的繪畫和攝影作品,“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個生命個體,人和他周圍的環境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是被承載,還是在承載自身?空間是很寬泛的,我們居住的是四四方方的立體空間,當然也有我在樂山的一個洞窟里感受到的那種渾厚圓潤的空間,空間能誕生很多可能性。”

《綠色》,2021

「張益寧」

1995年生

藝術家、攝影師、空間主理人1995年出生于山東濟寧,現居成都,幻Photisnm空間主理人,藝術創作者。

大學本科學習電影的張益寧,在談到攝影時,認為“照片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內容”,他把他對電影的想法,用攝影的方式去創作,比如夢和意識、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

《關于消散的記憶》,2021

對于成都,張益寧笑稱“這是一個太陽特別少的城市。”與家鄉山東的干燥和陽光充足相比,成都很濕潤,很“符合我的生活狀態”。成都的多樣性讓他對世界在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很奇妙的節奏,很奇妙的位置,很奇妙的城市。”

《與空》,2018

「馮飛飛」

1994年生

生于湖北,現居成都。

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荒誕、天馬行空、去身份化……馮飛飛說,在他眼里,很多攝影前輩的拍攝時為了表達他們看到的一些現象,對社會的觀察和感悟,而他的拍攝更多的是傾向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在馮飛飛的創作里,“人體”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元素,“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去身份化的概念,去掉一切社會屬性,就是人本身,而我可以往上添加我的想法,去豐富這個作品。”

《閉上你的眼睛》,2019

今年以來,AI的流行讓馮飛飛對AI攝影投入了莫大的熱情,“打不過就加入啊!”他笑著說,“攝影產生之前,大家用繪畫表達,攝影誕生了,大家就用攝影,AI對我來說,也就是一個工具。”

馮飛飛AI作品

?

四川日報全媒體視覺中心 出品

策劃:毛漫丁 喻茂 譚曦

視頻:黃瀟

采訪&文字:郭佳瑩

海報設計:何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