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白樸的生平簡介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世界今亮點

2023-06-29 13:36:42 來源:互聯網


(資料圖片)

hello大家好,我是大學網網小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白樸的生平簡介,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曲是元朝的一種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劇形式,一般指的是雜劇。雜劇形成于宋朝,在元朝大德年間達到鼎盛時期。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他們也是元雜劇主要的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在內容上揭露社會的黑暗面,以反映百姓生活的疾苦為主;在結構上,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是最顯著的特點。下面為大家著重介紹一下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

白樸,原名恒,后來改名的樸,原字仁甫,后改字太素,號蘭谷,汴梁人。

白樸出生于一個官僚士大夫家庭,父親白華曾擔任樞密院判。白家與元好問父子二人是世交,兩家人的關系密切。白樸自幼就十分聰穎,出生于這樣的家庭的他本磕擁有一個悠閑的人生,但是當時正值亂世,各地戰亂十分嚴重。白樸的父親無暇顧及家人,整日為國家奔波,后來還留下了家人隨著艾宗渡河而上。在戰亂中,白樸與母親走失,好在當時元好問在城中,將他與姐姐收留起來并竭盡全力保護著他們。元好問對白樸姐弟的照顧十分悉心,教授他們讀書知禮、處世為人,這也為白樸的未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白樸的父親白華在金朝滅亡后投靠了南宋,后來又投了元朝,依附于一個蒙古將領的門下。元好問也將白樸姐弟送歸于白華,父子終于得到重聚,并在真定定居了下來,此時的白樸年僅十二歲。日子安定下來后,白樸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學詩賦寫作,聰穎過人的白樸在律賦方面特別上心,很快就因此出名了。元好問在這段時間也一直關心著白樸的學業,督促他認真學習,努力成就事業。

然而在白樸心中,幼年時發生的一切都是他心中難以忘卻的傷痛,在經歷過戰亂紛爭、母子相失之后,他對蒙古統治者充滿了厭惡之情。在戰亂之后,中華大地滿目瘡痍,到處充滿著蕭瑟,這讓他更加心寒,一步都不愿踏入爭名逐利的官場,他也做到了終生不入仕。

三十六歲那年,白樸拒絕了史天澤的入仕邀請,為了表示自己永絕仕途之心,就離開了真定開始南游。他先到漢口,再下九江。四十一歲時曾返回真定,期間經過了汴京,后來就在金陵定居。原配妻子去世后,白樸曾返回真定奔喪,過后又立即返回了金陵,之后便在江南一帶游歷。直到八十一歲,還重游揚州,之后的行蹤就無人能知了。

白樸寄情于山水之間,將自己內心的不滿與悲憤都用詩詞來宣泄,他在游歷過程中寫下的雜劇,也為元代雜劇的繁榮貢獻出了自己的才華。

白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這部雜劇憑借巧妙的情節設計以及優美的文辭,在元代歷史劇中處于領先地位,該劇也被后世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梧桐雨》是白樸以唐代以及唐之后的各種詩詞、野史、筆記小說甚至曲作為歷史文化基礎所創作的,描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劇名源于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秋雨梧桐葉落時”。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