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考生及家長,2023年上海部分法學院校高考志愿填報推介來了?。ǘ?每日消息

2023-06-25 00:01:30 來源:上海法治報

昨天

上海法治報為大家推送了


【資料圖】

【@考生及家長,2023年上海部分法學院校高考志愿填報推介來了?。ㄒ唬?/p>

今天繼續推送

上海法治報“法學院”版面的

“上海法學專業高考志愿填報推介”欄目

介紹本市各高校法學專業信息

為有志報考法學專業的學子

填報志愿提供參考

復旦大學

專業代碼:030101

專業名稱:法學(內設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項目)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學位

培養特色:

1.全員導師制:法學院注重價值引領與人格養成,為每位本科生全學程、分階段配備導師,可對其全面發展提供個性化指導,打造共建共享的師生學術和文化共同體。開設榮譽課程項目、全英文、本碩共享等的雙語化、小班化、精英化課程。

2.跨學科多元發展路徑:本科階段實施“2+X”培養模式,夯實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發展2個方面的基礎,并通過“X”提供個性化的跨學科多元性發展選擇路徑。

3.雙學士學位項目:復旦大學充分發揮“法學”和“經濟學”兩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特色優勢,自2022年起設立“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項目”,致力培養具有特色的高質量復合型法治人才。

4.本研培養聯動:通過適度共享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設有本碩(博)一貫制培養模式,達到要求的本科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5.多類型海外交流項目:除與耶魯等高校合作的校際項目外,法學院穩定運行的院級海外交流項目近40項,互派師生開展交流,本科生國際交流及涉外實踐比例超過50%。

6.體系化實踐教學:聘請高水平實務導師,開設實務課程近30門;與法院、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和企業等實務機構合作,精選了包括上海高院在內的合作實踐基地20余家。

近年,超5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或赴海外著名高校繼續深造。在畢業生就業去向方面,律師業、金融業和咨詢業居前三位。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情以招生簡章為準。

同濟大學

專業代碼:030101

專業名稱:法學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培養目標:

同濟大學法學院以“培養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為目標定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培養模式:

實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一年級在新生院接受通識教育大類培養,二年級開始在法學院進行法學專業教育。

專業化教育。堅持德法兼修,注重思維、知識、技能和倫理“四位一體”的法律職業素養培養,推行交互式教學和案例教學,以賽促學,倡導“在實踐中學習”。積極推進“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國際化教育。秉承對德交流傳統,德國法與歐盟法特色突出,建有多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與德國洪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建立了中德雙碩士學位項目,開展交換和暑期夏令營。

復合型教育。與學校傳統優勢學科交叉融合,開展“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在工程法、數字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等領域特色鮮明,設有“法學-工程”“法學-外語”復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就業前景:

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在99%以上,國內外升學率為60%左右,包括到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華盛頓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以及國內北大、人大等高校。其他畢業生主要去向包括各省級選調生和公務員、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以及大型企事業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

專業代碼:030101K

專業名稱:法學(雙學位)

授予學位:雙學士學位(法學+理學)

培養目標:

“法學-心理學”雙學士學位項目,以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為原則,以打造“有關懷、識時務、講方法”的復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為目標。

培養模式:

華東師大法學專業入選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心理學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分別入選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高效率、高質量地接受法學與心理學教育,深入了解法律制度、心理學基礎知識并建立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綜合運用法學與心理學知識分析和解釋社會現實中的法律問題,為社會實踐提供學科融合的觀察視角與解決方案。

注重實踐育人,與法院、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和企業等各類實務機構合作簽約,共同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依托華東師范大學國際交流平臺,學生可參與全世界200余所高校的國際交流項目。同時,設置類型多樣的獎(助)學金資助體系以滿足學生生活和學習需要。

就業前景:

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國家法治建設需求,勝任立法、行政、司法、法律服務、法學教育、學術研究等法律實務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并能發揮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優勢,服務于前述法律實踐工作。

上海外國語大學

專業代碼:030101K

專業名稱:法學(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方向

授予學位:法學-英語學雙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法學(英語)專業于1994年設立,旨在以法學學科為基礎,依托上外獨特的學科特色,充分發揮上海地緣優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法律功底扎實、外語技能精湛、能勝任涉外法務與國際法務的復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特色是“素質高、視野寬、專業強、外語精、復合型”。

畢業去向:

出國深造(約26%):錄取院校包括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法學院。

國內讀研(約25%):錄取院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就業去向:涉外律所、涉外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外資企業法務、各類銀行、大型國企及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教育部、商務部、新華社等中央單位及地方各級政法部門和涉外機構等。

特色培養項目:

上外于2012年10月獲批“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旨在充分利用上外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優勢和特色,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曉國際規則、能參與國際法律事務、提供國際化法律服務的復合型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實驗班每年從法學院大一新生中擇優選拔組建,實行“中外聯合培養”、“校內外聯合培養”和“三導師制”。課程設置突出國際化、復合型、實踐性特色,由外籍專家參與教學,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全英文授課;設有多元化涉外專業實踐基地。實驗班國際交流項目受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海外交流基金支持,整班出國交流半年以上。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實驗班)項目獲2017年上外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華東理工大學

專業代碼:030101

專業名稱:法學

授予學位:法學(法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法學院成立于2006年,是依托學校理工優勢學科,以法工交叉為特色的新型學院。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公正善良品質,適應國家法治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實踐型人才。

培養模式:

法學專業以“厚基礎,強實踐,高素質,創新精神,國際視野”為辦學基本理念,重視法學基礎理論、法律思維方法、法律職業精神、法律實務能力的培養,以高素質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為培養目標。2021年入選上海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時參與共建華東理工大學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

專業重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實踐培養體系,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法庭、法律診所、虛擬仿真實驗、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等形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與此同時,在課程設置中也十分重視對前沿問題的介紹和引導,近年來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產權、環境資源、企業合規、食品安全等領域開設了系列課程,為拓展學生視野、緊跟時代脈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就業前景:

就業覆蓋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金融機構、科研機構、跨國公司法務部門等,部分畢業生將在國內外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生已成為法治國家建設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力量。

(原文刊載于《上海法治報》2023年6月21日B7版“法學院”,責任編輯:徐慧)

編輯 | 謝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