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杰出的建筑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鐘訓正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6月22日18:00在南京逝世,享年94歲。
(資料圖片)
踐行“立足中國大地”的建筑創作理念
鐘訓正,1929年7月生于湖南省武岡市,1948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科(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前身)。195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建筑系,1952年秋至湖南大學土木系任教,同年11月至武漢參與華中工學院等3所大學的規劃建設工作,1953年秋在武漢大學水利學院任教。
1954年,鐘訓正調回南京工學院建筑系任教至今,其間于1984年-1986年赴美國印第安納州保爾州立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和波士頓的著名建筑設計公司訪學交流,1991年任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會長,1993年任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訓正是我國建筑創作領域功勛卓著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始終堅定文化自信,踐行“立足中國大地”的建筑創作理念,以“順其自然,不落窠臼”的匠心鑄就了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北京火車站、無錫太湖飯店等中國現代建筑發展史上的精品力作,參與的“南京長江大橋建橋新技術”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鐘訓正倡導并堅持面向創作實踐的科學研究,先后出版了《腳印-建筑創作與表現》《國外建筑構造圖集》等學術著作,發表了一系列富有批判精神、引領建筑思潮的學術論文,在建筑學界和業界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32歲時參與設計長江大橋橋頭堡
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在全國赫赫有名。而南京長江大橋最吸引人們眼球的,無疑是巍峨矗立的南北橋頭堡。
在鐘訓正的記憶中,1958年,南京長江大橋就開始橋頭堡的設計。據了解,當時一共收到100多份橋頭堡的設計方案,時年32歲的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建筑系教師鐘訓正的方案被選中?!爱敃r參評的建筑家很多,北京、上海、武漢等,都是很有名的。”鐘訓正生前回憶,最終三個設計方案被選出來,送交中央定奪,“其中就包括了我的兩個方案,分別是‘紅旗’和‘凱旋門’,另外一個則是北京建筑科學院設計的,同樣也是‘紅旗’造型?!?nbsp;
“1968年,我40歲,為了造橋頭堡,幾乎很少睡覺。大家都擰著一股勁,要把大橋造好,造成‘爭氣橋’。”據鐘訓正生前回憶,當年條件艱苦,很多設計細節都是在橋上現場設計,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為了保證大橋在1968年全面通車,鐘訓正和同事們發揚“拼命三郎”精神,吃住都在工地上,沒日沒夜地鏖戰。28天后,高達70余米的橋頭堡奇跡般地矗立在長江兩岸。2016年,橋頭堡被列入“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潛心建筑教育,深耕教學一線
鐘訓正是我國著名建筑教育家,他畢生潛心建筑教育,深耕教學一線,深受學生愛戴。主持了建筑設計初步、建筑構圖原理、建筑設計等課程教學,堅持并發展了產學研融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他主編了多部教材,其中《建筑制圖》是我國建筑學專業第一部專用制圖教材,1996年獲建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迄今已再版印刷20余次,發行達數十萬冊;《建筑畫-環境表現與技法》是對全國建筑學子產生廣泛影響的經典教材。他捐資設立了“鐘訓正-青藍基金”,獎勵資助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
鐘訓正為我國建筑行業、建筑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培養了一大批領軍人才,2010年榮獲“第四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特別獎”。
鐘訓正是一位造詣非凡、深受崇仰的建筑繪畫大師。他的建筑繪畫集創作與表現為一體,展現了設計創作與繪畫藝術密切的內在關聯。他在長期的建筑繪畫實踐中,形成了藝工兼備、優雅灑脫的獨特風格,先后出版《炭鉛筆建筑畫-鐘訓正旅美作品選》《風光素描與速寫》《筆尖情愫-鐘訓正院士風光素描畫選》等建筑設計與繪畫作品集,深受業內外人士珍愛。
鐘訓正為建筑設計和建筑教育事業奮斗一生,是我國建筑學科和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引領者和杰出貢獻者。
現代快報+記者 李楠
(圖片來源: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