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動態(tài) >

尊王攘夷怎么讀_尊王攘夷是誰提出的

2023-06-21 21:03:29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1、尊:尊崇。

2、攘,排斥、抵御。

3、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


【資料圖】

4、后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同義詞。

5、齊桓公執(zhí)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jīng)過了內政、經(jīng)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6、“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7、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8、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于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tǒng)地位。

9、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lián)軍討伐鄭國。

10、數(shù)年后,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并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11、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于葵丘。

12、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13、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

14、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15、“攘夷”,即對游牧于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御。

16、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

17、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齊桓公采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

18、次年,狄人大舉攻衛(wèi),衛(wèi)懿公被殺。

19、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wèi)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20、經(jīng)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5,聯(lián)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愿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lián)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

21、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22、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yè)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

23、為中華文明的延續(xù)做出了大貢獻。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