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8日,在外灘大會銀行業數字化論壇上,網商銀行行長馮亮分享了從小微經濟看到的修復與新生,以及網商銀行將AI應用于小微金融的創新探索:中國小微經濟復蘇呈現分化趨勢,新興行業與成熟行業差異明顯;人工智能的應用將讓曾經稀缺的服務惠及每一個普通人,也將讓更好的金融服務惠及更多普通的小微企業。
“2023年,中國小微經濟正在經歷一場修復與新生,修復因規模和行業而存在差異。”馮亮表示,網商銀行數據顯示,規模相對更大的小微企業在今年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個體戶則更為脆弱,復蘇并不樂觀;新興行業仍然保持著高歌猛進的狀態,國產替代、新能源、新材料增速較高。但是和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家用電器、家裝等,仍處在緩慢恢復的階段。
金融的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馮亮介紹稱,AI應用讓1600名員工可以服務5000萬客戶。網商銀行成立八年以來,已累計服務小微客戶超過5000萬。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網商銀行沒有一個網點,也沒有一個信貸員。員工近1600名,一大半是科技人員。
馮亮表示,用智能化的方法,可以提供以往只有信貸專家才能提供的服務。網商銀行5000萬客戶,遍布中國的城市和鄉村,大量難以被覆蓋的小微經營者都因科技而獲得更便捷的資金支持。
馮亮認為,AI正在改造千行百業,未來整個產業將會因為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而發生范式變革。在那些潛在需求大、人工經驗稀缺的領域,AI的發揮空間越大。
在金融服務之外,馮亮表示,非常多稀缺的領域和行業,同樣能被人工智能改造。比如說,當大模型在醫學診斷方面比肩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教學上媲美優秀的教師,以往高端的醫療、教育等服務將更加普惠,從而極大改善民生。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