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昌吉網訊(記者王薇、通訊員狄浩報道)眼下,小麥正值灌漿期,麥穗孕育著飽滿的生機。到6月底,從西到東,小麥次第成熟,陸續進入收獲期。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今年,昌吉州及早謀劃、精心組織,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和農機服務保障作用,全力以赴備戰“三夏”生產。
(資料圖)
6月19日,奇臺縣大泉塔塔爾族鄉大泉湖村種糧大戶勉向奮走進麥田察看小麥長勢,當看到麥梢泛黃,籽粒飽滿,他喜不自禁。
去年,勉向奮的小麥畝產在550公斤左右,他估計今年的產量不會低于去年。“今年我種的7000畝冬麥預計單產能達到600公斤,按照每公斤小麥3元算,刨去成本花銷,每畝地凈利潤能有400多元。”田埂上,勉向奮笑容淳樸。
“小麥收獲前,思想上可一點兒都不敢馬虎,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管理上重在防倒伏。”勉向奮說,這幾天,奇臺縣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到田間指導“一噴三防”作業,現在小麥長勢非常好。
農技人員問診把脈,以科技助力夏糧豐收。在“夏收、夏種、夏管”中的每一個環節,州農業農村部門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精細化水平,增加農業穩定性;落實“吹哨報道”等服務機制,提前發現病蟲害、肥力不足等問題;廣泛鋪開農技科普宣傳,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村民收益,全力備戰“三夏”生產。
目前,我州已打造小麥、玉米、棉花及特色作物等科技示范基地25個。通過示范帶動,全面落實常規技術,推廣重點技術,如小麥精量播種、玉米高密度精準調控、節水抗旱集成技術、棉花化學封頂等技術效果明顯,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夏”生產,農機為先。在昌吉市三工鎮常勝村村民張飛國家中,三工鎮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機站站長馬曉明正對張飛國的大型收獲機進行全面檢修,指導他如何更加規范地操作大型聯合收割機,確保不誤農時。
張飛國告訴記者:“去年,我購置了這臺約翰迪爾大型聯合收割機,服務昌吉市各鄉鎮和東三縣的小麥、玉米種植大戶,目前服務面積1.8萬畝。這幾天,馬站長幫我對農機進行了檢修、保養和調試,現在農機已達到最佳狀態,我會全力以赴投入到夏收工作中。”
“從4月起,我們開始走村入戶,指導農機手調試、操作、更換零配件,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消除農機事故隱患,并辦理跨區作業證,讓農機手能輕松上陣,為‘三夏’生產提供優質服務。”馬曉明說。
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州農業農村局牽頭組建“三夏”農機跨區作業專班,組織調度農機聯盟、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各類收獲機械,有序開展跨縣(市)作業,保證高峰期全州日均收獲面積12萬畝左右。目前,全州擁有1299臺小麥收獲機械,已免費發放跨區作業證200個。
風吹麥浪,豐收在望。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賈文明表示,“三夏”生產在即,全州農業農村部門已做好農機具檢修、農機調度和小麥機收減損的各項準備工作。千名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各類農業生產主體做好田間管理,同時制定“三夏”農機安全作業應急預案,成立安全生產督查組,全力保障小麥機收順利開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為確保小麥收得進、儲得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也做足了準備。近日,昌吉州糧油購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各糧站正加緊騰倉并庫,設備維護人員加班加點檢修儲糧設備,干凈整潔的倉庫已經具備糧食收儲條件。目前,昌吉州全社會倉容150萬噸,可滿足今年夏糧收購倉容需求。
今年,我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73.8萬畝,占總播面積的54.5%,其中,小麥227萬畝。預計,瑪納斯縣、呼圖壁縣、昌吉市以及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小麥收獲時間為6月30日至7月20日,其余縣市小麥收獲時間為7月5日至7月25日,8月20日左右山區小麥完成夏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