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文章闡述過 ,中國房地產的中長期拐點已經形成。
【資料圖】
有人可能認為拐點到了,是不是房價馬上就會掉頭向下、房價暴跌。從目前的市場運行情況來看,確實有部分城市是這樣的,但大多數城市還是處于一個陰跌的狀態。
畢竟房價暴跌也不會是各方所愿見到的。
“限購、限貸、限價”等短期措施其實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防止房價短時間大跌,為什么這么說?
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凍結市場,讓成交量不會短時間持續放大,房價維持相對穩定,尤其是房價的絕對值保持穩定。 如果房價絕對 值是比較穩定的,那么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們收入增長,房價也就是在相對下跌。我相信這就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房價軟著陸。
但是這里有一個風險,就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或是投機 者)杠桿率究竟多大,這決定“堰塞湖效應”發生的概率。
當然,我是相信政策的制定者手里是有準確數據的。所以政策對樓市的調節作用依然存在。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缺乏對市場認知的信息和能力的,不少人完全憑以往市場暴漲的過往經驗來看待我的論述,質疑或是不贊同我的觀點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里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房地產市場規律的分析能力差異,不足為怪。但是對于那些所謂的資深的“房地產專家”還在繼續看漲房價,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永遠的多頭和永遠的空頭都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我曾經說過如果房地產市場是政策性的市場,它理應回歸是用來住的功能;如果說房地產市場是投資性市場,那我想說的任何具有金融屬性的投資市場都是不存在永遠的牛市,都具有周期性。
對于那些還鼓吹說近期短暫的調整是上車的好機會,還說下一輪房價會上漲更高的“專家”們,我想問的是所謂下一輪房價上漲的邏輯何在?就因為過去房價連續漲了10年,未來還要繼續漲10年?不可比較可悲的是,市場上居然還有不少人聽信這樣的言論。
過去10多年里,房價的上漲是經濟增長、人口紅利、貨幣和信貸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振導致的。只是我想說的是這些因素發展到今天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房價的支撐因素也是越來越弱了。
疫情之后,GDP的增長也是舉步維艱的。但不管會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濟繼續高增長的可能性都是比較小的。一是經濟規模的基數已經過于龐大,再保持很高的增長率,是需要多大的絕對增量來支撐?二是除了房地產行業能對GDP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外,目前仍沒有其他單個行業或是幾個行業能夠產生房地產行業如此大的拉動作用。”直白點講就是GDP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快速增長了。
再看人口紅利,中國80年代的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小孩現在也已經30多歲,該買房也買了,買不起仍然是買不起,這部分的購買需求已經不強烈。可是經歷這次嬰兒潮后,中國執行嚴格的“一胎”計劃生育政策,可謂“后繼無人”,再想有如此爆發性的住房需求的增長估計是很難了。
總之,從經濟發展漫長過程來看,房地產在中國經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所以政策方向在變、支撐其內在增長的人口增長、信貸擴張等都在轉變。或許明白人都清楚,房地產市場周期性的轉變是必然的,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無法改變的。
房地產市場已經迎來歷史性拐點,不要心存幻想了!
原創不易,歡迎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