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關注 >

天天頭條:攀枝花市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打好“三張牌” 走好振興路

2023-06-22 19:29:14 來源:四川融媒體省平臺


(資料圖片)

千畝果林景觀壯美,綠水青山清新自然,房屋道路干凈整潔……這里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一個遠近聞名的“枇杷村”“億元村”“網紅村”。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蛻變成一座產村相融、環境優美、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美麗宜居鄉村,翻天覆地變化之中蘊含著龍華村以產業富村、人才強村、文旅興村為抓手的發展之道。

打好“產業牌”。草場鎮龍華村幅員面積16.3平方公里,過去主要以種植甘蔗、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歷經10余年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枇杷產業為主的發展思路。十年來,龍華村深挖優勢、抓牢特色,通過發展“一村一品”不斷培育特色產業,念好“枇杷經”,種好“搖錢樹”,打好“產業牌”,探索出“支部+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并積極探索實施“陽光用水”制度、“誠信紅線”制度,建立“紅黑榜”,制定“行為規范十條”,為保障枇杷產業持續發展注入一劑良方。枇杷不僅暢銷北京、廣州等20余個省市,還相繼出口加拿大、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米易枇杷”主產區,龍華村全村種植枇杷7000余畝,年產量超5000噸,2023年產值超1.15億元。

用好“人才牌”。做大做強枇杷產業,必須以人才為支撐。近年來,龍華村抓實抓牢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強力推進黨建引村、人才強村,率先實施農村外出優秀人才“歸雁工程”,建成枇杷專家工作室、科技小院,成立“新鄉賢聯誼會”,積極鼓勵動員外出的優秀人才回村創業、回村發展,把返鄉農民培養成致富帶頭人、農技骨干。同時,借助鄉賢、專家團隊力量,搭建“政產學研用”創新平臺,在各級農業部門、科技部門專家的指導下,成功研發并推廣枇杷控時成熟技術,使得枇杷在當年11月至次年4月錯峰上市,在全國屬最早熟產區,被稱為“早春第一果”。

創辦“田間學校”,創新“果農教果農”培訓模式,成功培育土專家57名、種植能手620人,每年無償培訓1200余人次。全面推廣應用噴灌滴灌、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現代農業技術。發展電商200余家,引進物流企業、電商服務站點入駐,涵蓋淘寶、天貓、京東、微信、抖音等各大主流平臺。

樹好“文旅牌”。龍華村黨總支因地制宜,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建成了集種植、體驗觀光、休閑、康養等為一體的AAA級景區——米易枇杷生態園。整合農戶閑余住房及土地,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開發了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酒、枇杷蜂蜜等以枇杷為主要原料的系列產品,真正實現了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

站在龍華村文化廣場放眼望去,幾十戶農戶屋頂上的光伏發電板閃閃發光、一棵棵“太陽樹”散落在枇杷林間,十分惹眼。充足的光熱資源是龍華村取之不竭的自然財富,為用活資源建設綠色村莊,龍華村一共安裝了10棵“太陽樹”光伏發電樁,每棵年均發電約9000千瓦時,除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還能實現售電收入。

如今的龍華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和四川治理有效名村等諸多榮譽。

內容來源:米易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四川融媒責編:李昕玥校對:張靜蘭審核:張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