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要不然怎么這么多跨界造車的呢?日前,美國一家新勢力造車Lucid Motors的CEO彼得·羅林森,被曝年薪高達3.79億美元,簡單換算一下大概是27.7億人民幣,位居行業第一,比排第二的通用CEO瑪麗·博拉的年薪高出了11倍。
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彼得·羅林森的基本工資其實只有57.50萬美元,而大部分薪酬是按照股票獎勵產生的。但Lucid Motors去年全年營業也才6.08億美元,虧損了13.04億美元,而彼得·羅林森的薪酬直接就占據了公司全年營收的一半,屬實有點夸張。
也不難理解馬斯克對此發出警告,曾表示,“要小心那些領導薪酬與業績不掛鉤的公司。”
事實上,Lucid Motors與特斯拉和馬斯克淵源頗深,甚至可以理解為從特斯拉分離出來的造車公司,因為這家公司創立之初,大部分股東和高管都來自于特斯拉,其中甚至有特斯拉的前副總裁兼董事謝家鵬。
就是這樣一家COPY特斯拉的公司,他的CEO的薪資卻如此之高,即便放眼整個美國也十分驚人,已經僅次于英偉達的CEO黃仁勛的5.06億美元年薪。而對比國內造車新勢力CEO的工資,這一數據會顯得更加離譜。比如理想汽車的CEO李想,年薪不過170.5萬元人民幣,小鵬汽車的CEO何小鵬的年薪則是136.5萬元,即便是相對較高的零跑汽車的CEO朱江明的年薪5636.1萬元,也不過是Lucid Motors的CEO的50分之一。
Lucid一度被認為是特斯拉殺手,定位高端電動汽車,首款車型Lucid Air起售價高達8.74萬美元。自該公司前年掛牌上市以來,總市值一度超過400億美元,不過如今市值已蒸發了超80%,還剩145.18億美元。
按照Lucid目前的經營狀況,給彼得·羅林森或許比公司活下去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