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快訊 >

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志愿填報提上日程!@考生和家長,這些事要注意!

2023-06-23 16:38:55 來源:濱海網

按照之前各地公布的高考查分時間,各地高考成績將于今天起陸續公布。大部分查詢時間,將集中在今天(6月23日)到6月26日之間。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均會公布高考成績官方查詢的渠道,請考生和家長關注相關權威發布信息。

天津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來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津高考評卷工作將于6月24日前完成,預計6月25日前公布高考成績。

日前,市招委發布關于做好 2023 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志愿填報工作的通知,印發《2023 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志愿填報工作規定》。

根據2023 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志愿填報工作規定,我市實行兩次填報、三次征詢的志愿填報方式。志愿填報工作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逾期不再補報。

第一次志愿填報

6月26日9時至6月28日12時,考生填報藝術類本科批次志愿(含校考和統考階段)、體育類本科批次志愿,以及提前本科批次志愿(含 A、B 階段)。

6月26日9時至6月30日17時,考生填報普通本科批次志愿(含 A、B 階段)。

第二次志愿填報

7月29日9時至7月31日17時,考生填報藝術類高職(專科)批次志愿(含校考和統考階段)、體育類高職(專科)批次志愿,以及普通高職(專科)批次志愿(含提前高職批次和高職批次)。

三次征詢志愿

7月22日至7月23日,考生填報藝術類及體育類本科批次、普通本科批次 A 階段征詢志愿。

7月29日至7月30日,考生填報普通本科批次 B 階段征詢志愿。

8月5日,考生填報高職(專科)批次征詢志愿。

志愿填報方式

普通高考實行網上填報志愿的方式。凡高考總成績(含政策加分)達到相應批次志愿填報分數范圍的考生均可填報志愿。

8個常見的高考志愿填報概念解析

什么是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平行志愿和順序志愿有啥區別?專業級差是什么?

教育部: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

隨著高考分數陸續公布,2023年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也隨之開始。近日,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格規范管理,全力維護高校招生錄取公平公正。

教育部要求,堅持正確教育評價導向,嚴格規范做好高考成績發布工作,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升學觀和成才觀。加強對招生錄取工作的組織領導,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嚴格執行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嚴格做好考生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確保招生錄取工作平穩有序實施。

教育部強調,強化招生監督管理,嚴肅招生工作紀律、嚴格遵守高校招生“十嚴禁”“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工作要求,嚴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認真落實國家、省級、高校、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招生錄取期間,向社會公開舉報和咨詢電話,安排專人接待,及時回應考生和家長關切。認真落實監管責任,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招生錄取檢查,對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教育部明確,優化招考宣傳及考生服務,做好政策解讀、信息查詢和溫馨提示等服務工作。深入實施“高考護航行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為考生提供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對個人或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志愿填報活動的監管,嚴肅查處收取高價咨詢費用、價格欺詐及虛假宣傳等問題,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

高考志愿填報別被商業機構牽著鼻子走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資深專家一對一定制輔導”……隨著高考志愿填報的臨近,鋪天蓋地的廣告,讓考生和家長們眼花繚亂。那么,花了高昂的咨詢費,真能被理想學校錄取嗎?

如果說高考是考生的“第一戰場”,那么志愿填報無疑就是他們的“第二戰場”。家長和考生們在填志愿時非常審慎,往往希望志愿一定要“不浪費每一分”。不過這種觀念,也讓一些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這些年成了新的“熱門生意”,有的機構甚至還聲稱利用大數據技術研發出了所謂的“高考志愿填報輔助系統”,令考生和家長趨之若鶩。

高考志愿填報關乎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走向,選擇哪所學校、哪個專業不僅僅取決于考試成績,也要綜合考慮考生的興趣、愛好、專長、性格特點等方方面面。把志愿填報輔導機構的一些數據、建議當做參考未嘗不可,但如果過于迷信和依賴,顯然并不靠譜。

面對志愿填報服務亂象,公共服務要及時“補位”,教育招生考試等部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認真做好高考信息整合工作,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必要的數據信息服務。對家長來說,要目光長遠,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勵孩子走出家門,擁抱更多機會;對考生而言,則要志存高遠,綜合考慮個人興趣特長和社會需要,選擇好的學校和適合的專業并為之奮斗。

只要各方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心出發、做好準備,志愿填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沒必要被商業機構牽著鼻子走。

(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青年報、今晚報、招考資訊網、陽光高考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