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總工會聚焦主責主業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引題)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職工急難愁盼(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日報記者 吉強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總工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和省委工作部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主責主業,積極推動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廣大職工群眾心坎上。
深入基層摸實情、解難題
找準調研“靶心”。圍繞“三進三解”,科學制定調查研究方案,確定10個重點調研課題,省總工會領導班子成員分別牽頭1—2個調研課題,采取“四不兩直”等方式,下沉到困難較多、群眾意見相對集中的基層一線廣泛聽取職工意見,了解職工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創新調研方式。全省縣級以上工會選派605名工會干部組成120個蹲點工作組,下派到基層開展為期3個月的沉浸式蹲點調研,講政策、摸實情、提建議、理思路、辦實事。省總工會機關處以上干部每人對口聯系一個縣級工會,開展“3+X”專題調研42人次,走訪企業112家,召開各類座談會40次,慰問幫扶困難職工210人次,現場為職工辦實事15件次。
用好調研成果。建立調研成果轉化評估機制,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聚焦事關全局的重點事項,跟蹤排定7項民生實事,完善優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等5個方面政策。結合解剖式案例調研,省市聯動開展勞動用工監督評估行動,累計走訪2400余家企業、糾正違法用工528人次,推動調研成果落到實處。
推動發展出實招、見實效
省總工會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引導黨員干部深化“三個一線”行動,努力為企紓困、助企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上半年全省返還23.7萬戶小微企業工會經費4.48億元,返還率99.8%。
深入推進群眾性創新活動,在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活動優秀成果評選中,6名一線職工獲獎,其中一、二等獎3項,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開展蘇工暖“新”行動——“8+X”綜合服務集市活動14場,全省工會共投入1300余萬元,慰問新就業形態群體8萬余人次。全省各級工會籌集資金2億元,開展夏季安康“三送”活動,有效維護職工安康權益。
精心布局開展工會改革重點機制建設項目66項,探索形成“團室聯姻”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等工作經驗。樹牢大抓基層的工作理念,完善面向基層工會傾斜經費機制,下撥4000萬元補助市縣工會專項資金。
標本兼治抓整改、促長效
省總工會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全面查找問題,深刻剖析原因,真正把問題找全、把癥結查清、把病灶找準。實施“開門搞教育”,系統梳理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建議29條。深入開展“三對照三排查”,進行“拉網式”對標找差,制定形成領導班子成員問題清單9條、整改措施27條。堅持邊查邊改、即知即改,建立工作臺賬,按照問題性質和整改要求分類處置,逐項列出問題子清單,逐條細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確整改責任,到人到崗到責。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和建會入會工作還比較薄弱的問題,依法推動頭部平臺企業及其子(分)公司和關聯企業普遍建會,優化網上一鍵入會功能,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小分隊,提供“小、快、靈、閃”的菜單式服務;針對“互聯網+”工會缺乏有足夠吸引力的網上服務職工項目、服務的便捷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推動實現與職工密切相關的入會登記、法律咨詢、互助互濟、就業服務等服務事項全流程在線辦理。
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建立改革聯系點制度,在出臺改革方案、制定政策制度、推進重大任務等方面充分聽取基層一線的意見建議,推動集體協商工作擴面提質增效,從制度層面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對基層工會和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主題教育期間制定實施《省級產業工會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實施辦法》等多項制度文件。
下一步,省總工會將進一步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扎實履行維權服務基本職責,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用心幫助廣大職工排憂解難,持續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