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評 >

價格戰席卷市場 新能源汽車進入淘汰賽階段 環球新要聞

2023-06-25 10:38:19 來源:家電網

破產、裁員、欠薪、價格戰,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上演“淘汰賽”。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遭遇重大困難,在潮水褪去后,不少企業正在裸泳。

近兩年來,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被曝出負面新聞。其中去年威馬汽車陸續傳出裁員、欠薪等問題,并在汽車銷量層面,出現逐漸掉隊的情況。無獨有偶,曾經與蔚來、小鵬、威馬并稱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拜騰汽車近日也被傳出旗下兩家關聯公司被立案破產清算。


(相關資料圖)

二線品牌在淘汰的邊緣苦苦掙扎,而蔚小理也各有不同的際遇,除了理想汽車在一季度因為汽車銷量大漲96.5%而實現盈利之外,蔚來和小鵬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其中小鵬汽車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45.9%,虧損達到了23.4億元。

生存壓力

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洗牌期,沒有龐大現金流或是足夠市場份額支撐的企業,來到淘汰邊緣。當前,新能源汽車品牌最大的壓力來源于資金,和其他產業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較高。企業在進入市場時需要的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再加上生產線的建設以及銷售渠道以及營銷體系的建立,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而資金的來源除了上市之外,還有汽車銷售市場。資金、技術處于弱勢的企業難以增加市場份額,也很難通過上市融資來增加資金,這將成為弱勢品牌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沒有足夠的零售規模,造車新勢力就無法擺脫虧損的現狀,保證安全健康的現金流。但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到生產到研發,造車新勢力就無法提升產量占領市場,擴大規模。這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經營的最大矛盾。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重資產行業,在進入行業初期就要不斷地將資金投入到工廠建設和研發當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支出,成為了造車新勢力早期虧損的原因,只有不斷提升產品的出貨規模,才能最終實現盈利。理想汽車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銷量大漲降低了成本從而實現盈利。而特斯拉在正式盈利之前,也經過了漫長的虧損期。到了現階段,新能源汽車比拼的恐怕是資金儲備。

雪上加霜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正在進一步白熱化,一方面國補政策退坡讓新能源汽車企業直面市場殘酷的競爭,在沒有龐大現金流支撐的情況下,企業擁有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在國內品牌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新增玩家仍在不斷增加,其中跨國車企正在逐步落地新能源汽車布局,奔馳、大眾、福特等傳統車企計劃在未來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并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

有觀點認為,跨國車企的加入勢必會攪動市場,讓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價格戰席卷市場

需求衰退加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有機構認為,價格戰將繼續席卷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淘汰賽將加速。摩根大通指出,由于短期內市場競爭仍然激烈,下半年價格戰將持續,仍然會對整車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及股價表現構成壓力。

今年以來多家車企開啟降價風潮,今年年初特斯拉官宣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價,降幅最高4.8萬元,實現三個月內四連降。被掉隊言論裹挾的蔚來和小鵬也通過降價或下調新品售價以求扭轉頹勢。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呼吁,從國家層面規范行業競爭,避免地方保護性的無序價格競爭,并表示“價格戰打來打去,想‘找死’的企業就早點降價”。然而,對于頭部企業來說,降價能夠進一步鞏固龍頭優勢,尤其是對已經實現盈利的特斯拉來說,在降價仍能夠維持15%毛利率的條件下,通過價格策略排擠對手有利于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而弱勢品牌的處境將更加艱難,企業想要活到最后,就要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資金造血能力以及持續吸引客戶的能力,尤其對企業成本控制的能力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以理想汽車為例,其對成本的控制到了“摳門”的程度,創始人李想在微博表示,“幾萬元也要審批”。對于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當務之急是通過上市融資獲得繼續生存的條件不斷與對手廝殺。

有觀點認為,進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將會開啟新一輪洗牌,在新能源補貼退坡、頭部企業降價、需求下滑以及傳統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等因素的影響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一步內卷,行業格局將發生改寫。

零跑科技創始人朱江明表示,“2025年可能汽車行業格局已定,必須要在這個階段之前有一席之地”。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則強調銷量規模的重要性,“汽車行業淘汰賽剛剛開始,300萬輛的年銷量規模將只是汽車公司的入場券。300萬輛是中高端車型的生死線,中低端車型需要500萬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