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評 >

畫說熱點丨這里有端午節的一百種玩法丨網絡中國節·端午_全球看點

2023-06-23 03:28:03 來源:封面新聞網

當粽子、艾草、龍舟成為主角,意味著又是一年端午日到了。家家門口掛起了艾草、菖蒲葉,粽子、雄黃酒也被端上了桌。

端午別名多

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天中節、夏節、艾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都是端午節的別稱。


(資料圖)

賽龍舟、吃粽子、掛香囊、避五毒、吃打糕……這些習俗因為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在古代,許多名人也非常熱衷于過端午節。

賜衣

杜甫寫下端午賜衣習俗

在此之前,唐代的皇帝要在端午節這天賜給大臣宮衣,代表皇帝對臣子的關愛。杜甫就曾經得到一件宮衣,因而專門寫詩《端午日賜衣》。這首詩不僅描述了衣服的輕盈涼爽,也表達了杜甫的榮幸和感激:“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美容

武則天配制美容秘訣

武則天命宮人將端午時節采收益母草,曬干、研細、加面粉調和成團、火煨,再將藥團研成粉末,加入滑石粉,調入胭脂使用,以期永葆青春。

泡浴蘭湯

歐陽修端午詞描繪泡浴蘭湯

歐陽修曾經寫過“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端午日時,人們泡浴蘭湯祛除污垢和穢氣,舉杯共同飲下菖蒲美酒歡度佳節。

纏線、掛符

蘇軾借端午秀恩愛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端午,蘇軾被貶至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王朝云,于是作此詞《浣溪沙·端午》送給她。“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蘇軾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與佳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秀了一把好恩愛。

額上點雄黃酒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詩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開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掛艾草、采藥草,也在額上點了雄黃酒,傍晚忙完了,準備喝一杯。

贈艾懸艾

文天祥曾經寫到:“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年)出使被元軍所扣,在鎮江逃脫后,不幸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開頭兩句應題而來,點明端午佳節的民間習俗之一——贈艾、懸艾。一枝艾草給詩人的艱苦生活帶來了一些快樂的節日氣氛,但同時又讓他感到了加倍孤獨。

賜扇

明清賜扇寓意吉祥、清正

當你吹著空調、吃著西瓜納涼的時候,是否會想起古人在端午這天贈送扇子的風雅?據《大明會典》記載,明嘉靖年間,每年端午節,文武百官都會得到皇帝親賜的扇子,還附贈“五彩壽絲縷”。明清兩朝均有端午賜扇的傳統,一來聯絡君臣感情,二來在五月這一“惡月”以“善(扇)揚仁義之風”,寓意吉祥、清正。

射粽

乾隆粽子宴上玩花樣

熱衷寫詩的乾隆皇帝,當然要在端午節這天賦詩,他評價皇宮的粽子風味獨特,“粽席蒲觴苓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為了讓端午節更加熱鬧,乾隆還推廣了射粽子的游戲,“親教宮娥群角黍,金盤射得許先嘗”,想吃什么餡兒的粽子,宮人可以拿起小角弓射箭,射中了就可以先行品嘗。

關鍵詞: 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