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綜合 >

產業發展——崇左破解留守兒童問題的強力后援

2023-09-01 09:35:27 來源:騰訊網

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廣西首部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地方性法規實施后,當地的產業升級,將為年輕農村父母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

產業發展:崇左破解留守兒童問題的強力后援

“農村留守兒童,究其成因,是經濟發展條件不平衡所致。”

“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擴容本地就業平臺,為農民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機會。”

“幫扶車間、返鄉創業園、新興產業園……崇左為發展地方產業、擴容農民就業平臺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來,崇左市圍繞“十四五”產業布局,有效運用國家扶持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拓寬了就業渠道,為年輕農村父母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

產業發展,就業擴容,已成為崇左破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強力后援。

幫扶車間里的溫情

傍晚時分,天等縣易地搬遷安置點龍巖社區。緊靠小區門口的第一個就業幫扶車間迎豐制衣有限公司里,女工們正在流水線上忙碌著。

“作為父母,誰也代替不了我們。孩子要帶在身邊才能教好。”朱姐一面縫著裙帶,一面回答記者。

朱姐來自天等縣馱堪鄉,之前和丈夫在山東濱州制做廚具,打拼了近十年,他們不希望孩子也靠外出務工改變生活。一雙兒女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去年,夫妻倆商量留下她照顧孩子。

“在這里上班就可以讓孩子在縣城上學。”馮哥來自天等縣都康鄉,夫妻倆都在就業幫扶車間上班。外出務工錯過了第一個孩子的成長,現在他們希望能更好地看護二寶。

“工資計件,多勞多得。”車間老板黃愛蓉是返鄉創業人員,她介紹,車間里的員工情況基本上都和馮哥差不多,車間管理比較靈活,員工可以自行安排時間接送孩子、加班。

天等縣易地搬遷安置點龍巖社區幫扶車間一條街。圖源 天等縣融媒體中心

車間入口最醒目的墻上貼著一張員工的工資清單,上面記錄的是5月份員工們工資的排名。排在第一名的是芬花:9122元;第二到第四名在8000元以上;6000元以上的有20名;其余的都是5000元以上,最少的也有5132元。

天色漸暗,小區門外,10多家開放式的幫扶車間亮起了燈,車間里依然繁忙,有忙碌的員工、有安靜坐在母親身邊做作業的孩子……一股溫馨的氣息暖人心。

這是崇左最早、最具規模的就業幫扶車間,也是天等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成效體現。

據統計,龍巖社區幫扶車間一條街共有15家幫扶車間,累計帶動就業1196人,安置搬遷勞動力335人。

2022年,天等縣出臺《2022—2025年就業幫扶車間提檔升級工作實施方案》,大力發展“種養貿游工”就業幫扶車間,把車間建到了家門口、校門口,建在田間地頭。

此舉,不僅有效應對了當時疫情不穩定形勢下群眾外出務工難等問題,還兼收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農村“三留守”問題得以破解、村集體經濟有創收、縣域經濟得以盤活等多重社會效益。

目前,天等縣就業幫扶車間達339家。其中,廠房式有140家,種養式193家,累計帶動就業2.23萬人。

天等的經驗,入選了全國全面深化改革推廣典型案例;天等“易地搬遷+幫扶車間”模式,入選了2022年東西部協作工作調研案例;天等的做法,為新形勢下破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思路。

幫扶車間,成為了破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小單元。

返鄉創業園里的諒解

寧明縣和憑祥市直接與越南接壤,寧明縣邊境線長兩百多公里。

經濟發展和穩定的就業,是祖國南疆穩定的保障,而粵桂產業協作在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遲到早退現象是有的,但是加班的現象也是常態的。”在憑祥—寧明貿易加工園區,廣西寧明縣豪康科技有限公司經理何祥谷戲說,在這里辦廠,要能理解和接受員工們的“多事”。早上因送孩子上學而遲到和下午因去接孩子而早退是避免不了的。

無獨有偶。這種諒解在大新、天等的返鄉創業園的企業中似乎已達成共識。

“我們廠沒有打卡考勤。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半到6點,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上下班時間。”天等縣返鄉創業園內的崇左市長利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主管伍平均說,在這里辦企業,必須接受一個實際情況,就是要留出時間給員工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伍平均坦言,如果不是因為孩子,這些員工早就出去另謀出路了。

在寧明縣豪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正在忙碌。本報記者 鐘世佳 攝

像寧明縣豪康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在憑祥—寧明貿易加工園區有幾十家。

憑祥—寧明貿易加工園區于2016年6月開始設立建設,園區跨越寧明縣和憑祥市兩個行政區。截至目前,園區已有83家企業進駐。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62家,設立幫扶車間18家,帶動當地就業人數上萬人次。

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是園區項目的主要來源,農副產品及食品深加工、高端林木家具制造、健康體育用品加工、電子科技產品加工、新能源電動車及配件制造是園區的主要招商目標。經過幾年的打造,園區已經形成了“高爾夫小組團”“水果小組團”“林木小組團”三個發展小組團。極大緩解了園區內易地搬遷安置區、水庫移民安置區群眾和脫貧戶就業問題,維護了邊境地區穩定。

2018年11月,憑祥—寧明貿易加工園區利用邊境貿易進出口的東盟農產品進行落地深加工,先后被列為“廣西邊貿扶貧示范產業園區”和“廣西興邊富民示范園區”。

崇左市長利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于2019年入駐天等縣返鄉創業園,主要生產布娃娃、兒童游樂玩具等加工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波蘭等歐美國家,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可提供800多個就業崗位,廠里有差不多一半的員工來自附近鄉鎮。

崇左市長利玩具制造有限公司內,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本報記者 農彩云 攝

“孩子上五年級了。我早上送他去學校才來上班,午飯就在廠里吃。”王姐是寧明縣豪康科技有限公司桌球桿制作的員工。能接送孩子,有工資、有社保、有伙食補助,王姐對自己的工作收入、福利比較滿意。她說,外出務工收入會高點,但是只能犧牲照顧孩子的時間。

“并非沒有選擇。為了孩子,我的選擇是留下。”王姐直言,留下是為了更好地教養孩子,但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是留不住的。

早出晚歸,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上班下班,家里—學校—工廠是她每天往返的固定路線。養育好孩子,是她目前最大的心愿。

“我們公司在內地有多家企業。像崇左這樣為員工考慮得如此周到的極少。”伍平均對崇左幫扶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就地就近就業采取的舉措大加贊賞。

天等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外出務工人口17萬多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8%。外出務工人員在務工過程中學到了技術,積累了資本,不少人從打工型向創業型轉變,回鄉創業愿望高漲。

早在2013年,為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天等縣就將工業集中區縣城園區中的上千畝土地拿出建設返鄉創業園,統一規劃標準廠房、道路、供排水、供電和通訊網絡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為返鄉人士提供良好的創業平臺。

“幫助園區企業解決員工子女轉學讀書事宜,使得員工子女就近入學就讀,解決企業員工工作和照顧家庭兩難問題”,被園區作為重要措施之一寫入招商引資政策的重要條款中。

目前,已有30家企業入駐天等縣返鄉創業園。其中,包含崇左市長利玩具制造有限公司、廣西金可泰發展有限公司、廣西天光皮具有限公司等在內的東部企業就有16家。

通過返鄉創業園的引領帶動作用,天等全縣共有900多人返鄉創業,帶回近9000萬元資金,辦起130多家工廠,吸納安置8000多人就業,有效幫助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返鄉創業園,已成為崇左鏈接邊境城鄉就業的重要平臺。

新興產業園里的新希望

在各縣的新興產業園中,大新縣新材料智造產業園尤為亮眼。

廣西冠成電子有限公司,一樓,產品展示區整齊分類地擺放著公司的產品;二樓車間生產區,左邊是建好的整潔閉環的車間,右邊是正在施工建設的標準車間;閉環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生產線上組裝電子產品,每個環節都能從車間窗口看到。

“冠成電子今年2月正式投產,主要生產LED顯示器、液晶電視、一體化電腦等電子產品。”大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干部李慶元向記者介紹,冠成電子是園區第一家上規企業,目前已經安排就業102人,待公司4條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后可提供200多個崗位。

廣西冠成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正在組裝產品。本報記者 農彩云 攝

“產業園建好后可提供8000—10000個就業崗位。”園區副主任何榮莉介紹,園區充分利用粵桂協作資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著力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建成后將使大新工業發展大大降低對資源的依賴。

“產業規模化發展才能聚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體量。”何榮莉介紹,改傳統的“筑巢引鳳”為“引鳳筑巢”,這種新的建設模式,極大提高了企業的投產速度。

大新縣新材料智造產業園是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大新縣粵桂協作共建產業園的重點產業協作項目。借粵企入桂的東風,目前已有廣東江門、深圳、東莞等東部地區12家企業入駐園區。其中,已有4家企業試產投產。今年預計將有5家企業實現上規。

以打造“雙百雙新”百億產業園區為目標,按照“育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新計劃用3—5年,將該園區打造成大新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使工業產業結構由“雙高”向“雙新”轉型,實現大新縣工業規模擴容增效,同時可為縣內54個脫貧村的集體分紅收益,大幅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新興產業園,已經成為崇左盤活縣域經濟,擴容城鄉就業的極佳平臺。

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崇左就業擴容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從根本上為破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