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0日上午民眾黨“立委”吳欣盈于“立法院”舉行“降低工商團體碳焦慮,強化臺灣出口競爭力”座談會,邀請政府、產業、學界和社會各界的人士,因應歐盟即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上路的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邊境調整機制,交換各方意見并共同解決目前最緊急迫切的問題。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也有出席。
CBAM是一種對進口商品征收額外關稅的制度,其目的是號稱要保護歐盟內部市場的競爭公平,并促進全球減碳行動。CBAM將根據進口商品的碳足跡和歐盟內部市場的碳價來計算關稅額度。這意味著,如果進口商品來自碳排放較高或沒有實施碳定價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則需要支付更高的關稅。
CBAM對臺灣出口產業將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和壓力,因為臺灣是歐盟第十五大貿易伙伴,其出口商品包括鋼鐵、化學品、紡織品、電子產品等。因此,臺灣需要盡快調整自身的碳定價制度,以減少CBAM帶來的負面影響。目前,臺灣已經實施了碳費制度,但其碳價水準遠低于歐盟。
吳欣盈主張將碳費改為碳稅,并整并貨物稅和印花稅,以提高碳價水準和效率。并且有助于企業快速接軌CBAM。
鍾佳濱表示,"碳焦慮"是最近業最流行的話題。“碳焦慮”指得是企業因為CBAM而引起的全球減碳趨勢和政策而對未來發展感到不安和恐慌的心理狀態,是全球產業界的面臨的一種焦慮情緒,它反映了全球減碳趨勢和政策對產業發展帶來的沖擊與挑戰。
鍾佳濱表示,臺灣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經濟體,其產業競爭力與能源政策息息相關。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臺灣必須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2050凈零碳排的目標。為此,臺灣需要在科技和經濟兩方面采取積極的措施,以符合國際標準和趨勢。
鍾佳濱表示,在科技方面,臺灣需要發展低碳或無碳的能源來源,例如氫能、太陽能、風能等,并提高能源效率和節能意識。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也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外,臺灣也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研發,以提升產業轉型和升級的能力,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
鍾佳濱表示,除了調整自身的碳定價制度外,臺灣也需要加強與歐盟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溝通和合作,在減碳議題上取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