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綜合 >

守護電梯安全 倡導文明乘梯|焦點快報

2023-06-23 00:15:20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19日,以“安全知識要記牢、電梯遇險會自救”為主題的電梯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在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學舉行。(6月20日《湛江日報》)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梯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但在乘坐電梯和自動扶梯時,不當的操作可能會引起安全事故。進一步加強在社區、學校等開展安全乘電梯知識的宣傳,引導廣大市民群眾掌握正確的電梯使用方法,提高文明乘坐電梯意識,很有必要。

電梯安全事故的發生,常見兩方面原因。其一,是電梯質量不過關,維護保養不及時不到位。尤其是一些運行多年的老舊電梯,部件功能退化帶來的安全風險沒有引起相關管理方的充分重視,缺乏一種“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同時,電梯作為特種設備,公眾對其運行安全了解不多,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隱患在出現之初沒有被發現。其二,是使用不當,乘梯缺乏常識。從網上的那些電梯安全事故短視頻來看,有的人踢踹電梯廳門導致電梯損壞,最終墜落電梯井道;有的人開著電動自行車搭乘電梯,電動自行車意外起火最終釀成事故;還有的人使用玻璃、鐵片等異物阻擋電梯關門,但不能觸發電梯轎門防夾裝置,電梯關門運行導致意外發生……短視頻平臺上,不當乘坐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更為常見:有的小朋友在自動扶梯扶手帶附近玩耍,被扶手帶提起后墜落;有的人攜帶大件行李乘梯,隨后行李翻倒壓傷其他乘客;有的人亂按急停開關,導致自動扶梯急停、梯上乘客摔倒……

對于第一種事故原因,我們需要從完善監管上擰緊“安全閥”。要抬高門檻,嚴格安裝維保單位的準入制,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加強對其監督管理,不斷提高維保質量。要讓電梯安全監管常態化、規范化、清單化,尤其是要嚴格對老舊電梯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強力推行電梯強制性報廢制度,堅決不讓那些已經“超齡”的老舊電梯“帶傷上崗”。另外,要推進電梯安全報警智能化。給電梯安裝“黑匣子”,即時對電梯安全問題發出預警和警報。如今國內一些城市的小區,已經給電梯安裝智能識別系統,一旦住戶推著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便會觸發語音警報,有的還帶有“梯控”功能,監測到電梯內有電動自行車后,會自動停運。

而對于第二種事故原因,我們需要從強化教育上擰緊“安全閥”。比如報道中提到的電梯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就很有必要。要教育小朋友們安全文明乘梯,如搭乘電梯前應留心松散、拖曳的長裙,以防被夾住;乘坐自動扶梯時,不要踩在兩個梯級相連的部位,更不要在扶梯上攀爬、玩耍,以免發生危險。同時,要發揮“小手牽大手”的作用,引導家長為孩子做好榜樣,主動規范約束個人行為,杜絕不文明乘電梯。相關職能部門,也應用好新媒體傳播手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電梯安全宣傳的覆蓋面。另外,要在有老舊電梯的小區等進行安全乘梯的演練,推廣電梯出現故障時的自救和互救知識,把安全知識“實打實”地宣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