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六安市堅持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作為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的有力抓手,實體化運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成立政策研究、平臺建設、數據歸集、產業發展四個專班,縱深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以信用“小支點”撬動鄉村“大發展”。
抓精準采集,做細基礎工作。聚焦構牢筑好鄉村信用體系,強化信息采集歸集,嚴密“聯席會議—聯系指導組—采集小分隊—采集員”樹狀組織架構,設置137個觀摩點,精準提升鄉風文明評議和入戶信息采集環節質效。綜合運用明白紙、一封信等形式宣傳普及政策,教育引導群眾破除刻意“藏富”等心態,“一戶一檔”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評級授信機制,依托市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對各類主體進行批量“一鍵評定”,實現信用評價科學有序、規范統一。同步建立信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信用修復和動態調整3項機制,實現信用等級評定“能進能退、可升可降、動態管理”。截至目前,全市評出A級及以上信用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36.1萬戶、5467家、643個,分別占比69%、89%、85%。
抓精準服務,做活鄉村產業。聚焦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活力,持續加強金融支持,設立村級金融服務室,選派金融副鎮長、金融專員等,下沉金融服務,做好貸前輔導、貸后管理。推出“黨建引領信易貸”、惠農e貸、信E保等近20款專屬產品,并根據農業產業發展周期,創新“鮮葉貸”“育秧貸”“插秧機專項貸”等多款產品,精準對接信用主體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為2.16萬戶信用戶、1039家信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6個信用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信貸款24.3億元。同時,注重強化產業服務和風險管控,全市統籌367名專業人才加入服務團,累計開展“五送”活動2489次,服務各類信用主體5563個,有力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加強財政政策支持,設立黨建引領信用村風險補償基金、專項擔保基金等,健全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有效發揮風險緩釋作用。
抓精準運用,做好基層治理。聚焦搭建信用村建設同群眾工作之間的橋梁,深入落實聯系服務群眾要求,結合入戶信息采集廣泛開展“叩門行動”,組織鄉村干部、選派干部、金融專員等采取“一對一”上門訪、召開“板凳會”等形式,面對面摸排收辦群眾訴求,全市村黨組織協調解決生產生活、就業務工等急難愁盼問題1.6萬余件。做實鄉風文明評議工作,創新推行“6+X”鄉風文明評比模式,實行“三議三定一公示”工作法,設立正負面清單、“一票否決”清單,評選先進典型1.51萬戶,發放振風超市信用積分券149.7萬分,評出了文明新風尚,議出了鄉風新氣象。同時,積極拓展運用場景,指導出臺信用惠民政策,穩步推進信用評級結果向政務服務、教育、醫療、交通、文旅等領域拓展。目前全市已推出公交出行、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十余類惠民政策,累計惠及32.7萬人次,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守信得實惠、用信真方便,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形成“人人爭當信用戶”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陳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