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說名單已經定了,只是還未對外公布,但第二批駐京央企正在加速邁出外遷的腳步。
近期,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要求,進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而此前中央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上也提出,要扎實推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項任務落實,接續謀劃第二批啟動疏解的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等,著手謀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疏解轉移。下圖為三大運營商在北京的總部大樓
種種跡象表明,第二批央企正將核心子公司的總部遷出北京,預計將在未來一兩年遷往雄安等其他地區。
新金融專家、經濟學家余豐慧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緩解北京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帶來的壓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及提高自身競爭力是央企總部陸續遷址或選址京外的主要原因。國資委監管央企、金融企業總部和科技企業總部遷址雄安新區可能性極大,在召開重要會議或發生緊急情況,有利于更好地與上級銜接溝通,貫徹國家戰略。
疏解功能再次升級,重點央企有序遷出今年年初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將全面落實中央疏解清單,推動4家央企總部、4所高校、2所醫院加快建設,爭取30家央企二三級子公司落戶新區。據2023年央企最新名錄,截至目前國資委旗下共有98家央企,共計有73家總部在北京。這些企業涵蓋了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重要領域。據統計,自2014年以來,8家央企總部遷出北京并在京外落戶建設。新組建的央企或央企總部疏解的去向,結合當地區位優勢以及區域協調發展需要,其總部選擇了雄安新區、上海、深圳、武漢,贛州等地。
事實上,這幾年有不少央企將總部遷出了北京。中國船舶集團、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遷入上海,中國華能集團、中國中化控股遷入河北雄安,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遷入湖北武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遷入廣東深圳。以上幾家是第一批撤離北京的央企,此外,還有新成立的央企,將總部設在了其他城市。比如,中國衛星網絡集團、中國礦產資源集團,總部都在河北雄安,中國稀土集團總部設在江西贛州。以中國稀土集團為例,之所以將總部設在江西贛州,就是為了貼近資源。據了解,江西贛州素有“稀土王國”的美譽,是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的發現地、命名地和開采工藝的發明地。中重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80%、占全世界60%以上,中重稀土產品供應量占全國50%以上。有豐富稀土資源的贛州作為中國稀土集團的總部利于企業深入了解一線情況,做出合理的發展決策。“從央企發展看,珠三角、長三角制造業非常發達,央企很多業務早已嵌入到其他區域的經濟產業鏈中,總部搬入后,央企更加靠近產業鏈、靠近市場。”一位央企負責人說。將遷往哪些地區?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安營扎寨”,駐京老央企加速邁出外遷腳步,那么第二批撤離的央企有哪些?記者采訪獲悉,目前第二批名單還沒有公布,但從之前遷移的城市來看,一般是為了貼近市場、貼近資源、貼近產業鏈上下游。而按照目前的趨勢看,雄安新區或是央企離京的最大目的地。據悉,雄安新區成立6年來,目前累計完成投資5400多億元,總開發面積覆蓋逾120平方公里,36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2023年,雄安新區預計實施重點項目270個,總投資6641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新區投資來源為北京的注冊企業超過3000家。從企業注冊情況來看,此前有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4月1日–2022年4月1日,雄安新區共新增4.9萬余家企業。分年看,2018年當地注冊企業達8000余家,2019年達1.2萬余家,2020年為1.1萬余家,2021年達到高峰,超過1.3萬家。可以看出,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注定是新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是著眼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建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關鍵之舉。政務服務是城市的重要軟實力。2022年,雄安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優化人才發展、營商環境、政務服務,進一步擦亮“雄安服務”品牌,為新區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一步。近日,百度智能云、百度研究院商業智能實驗室聯合發布《未來之城 雄姿初顯——雄安新區2022年大數據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人才發展方面,雄安新區全面深入實施“雄才計劃”,舉行“國聘行動”專場,聚集、引進人才工作初見成效。常住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較新區建立前實現增長;企業服務方面,雄安新區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一系列幫扶政策,助力傳統產業抗疫紓困,獲得輿論積極評價,全年企業數量和企業注冊資金實現穩步增長;政務服務方面,雄安新區持續深化“企業開辦2.0版”改革,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便民水平,截至2022年底,有1567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即辦率提升30%,網上辦理率提升至94%。《報告》還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分析發現,雄安新區2022年在便民工程建設方面成效顯著,交通設施類、醫療類、教育類、公園廣場類城市功能興趣點(POI)數量較2021年均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交通設施類增長20%;診所、藥店增長25%和14%;中小學、幼兒園分別增長32%、18%和15%;公園類POI總量增長42%。城市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雄安新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實際上,央企總部遷址出京的步伐提速,可以視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縱深推進。需要強調的是,上海、廣州、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重慶、深圳等城市,也都是央企總部搬遷的熱門目標。在余豐慧看來,雖然央企總部遷出對北京會造成稅收減少、優質人才流出、就業機會減少等等一定的影響,但從實踐來看,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北京產業轉型升級、解決大城市病、促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都帶來很大的積極效應。因此,余豐慧認為,鼓勵央企總部離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區,可以平衡雄安新區以及其他城市未來發展。探索首都和其他超大城市優化經濟空間布局的戰略路徑,逐步形成跨行政區域、跨部門的城市群協同發展新機制,為區域內各領域的深化改革注入增量,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來源:華夏時報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