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相關資料圖)
不少孩子突發高燒、抽搐
讓家長頗為揪心
據媒體報道,長沙一家醫院在一周內接診了500多例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其中發生抽搐的約40例。醫生提醒:“進入夏季以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高發,具有傳染性,學齡前兒童需重點防范。”
6月份以來,廣東、四川、吉林等地區紛紛預警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或流行期,江西贛州疾控監測到6月份手足口病發病率較上月明顯上升。而深圳疾控中心連續兩周將當地手足口病疫情風險從低風險升至中風險。
近期
廣東多地疾控中心都曾發文
提醒預防手足口病!
隨著氣溫升高
手足口病來到了高發季
關于這種疾病
這些知識你要知道
感染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癥狀?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2天-10天。患者會發熱,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口腔黏膜或咽峽部出現散在皰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手、足和臀部皮疹和/或咽峽部皰疹。
少數病例皮疹不典型,表現為細小沙粒狀皮疹、單部位皮疹或無皮疹。少數病例可能出現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甚至出現肺水腫、肺出血和/或循環功能障礙等,病情進展迅速,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患兒癥狀
千萬別小瞧這病
它嚴重起來也可能致命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多發,但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人也可能感染,通常發生在夏季和初秋。
醫生表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存在于感染者的體液中。例如在患兒的鼻涕、唾液、從皰疹流出的液體、糞便都可以找到病毒。
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都可感染。
由于手足口病分為普通型、重癥型、危重型、恢復期,其病情程度也不同。
1
普通型
目前患兒以普通型居多,主要癥狀是發熱和出疹。有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發熱、咳嗽、流鼻涕、胃口不佳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可無皮疹。主要對癥治療,大多數預后良好,一般1周內自行緩解,無后遺癥。
2
重癥型
主要累及神經系統,精神差、頭痛、嘔吐等。
3
危重型
主要累及心肺功能,氣促、出冷汗、口唇紫紺、休克等。
4
恢復期
熱退,神經系統受累癥狀和心肺功能逐漸恢復。
在家如何護理手足口病患兒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通常一周內自行緩解。在醫院也是對癥治療,注意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醫生介紹,當患兒發熱時予口服退熱藥。可根據藥物說明劑量或醫囑劑量給孩子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緩解癥狀。
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液體,飲食以牛奶、米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可以用吸管協助進食。“也可以給孩子用鹽水漱口,這有助于緩解疼痛。將1/4到1/2茶匙鹽混合到250ml溫水中,孩子可以把鹽水含在嘴里漱口,然后吐出來,每天可以這樣漱口2到3次,小患兒可以使用潰瘍局部用藥噴劑來減輕疼痛。”
為防止這種病毒傳播,要引導孩子經常洗手。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暫時不去上學或托管中心。如果孩子經常流口水或有開放性破潰皮疹,也應該讓他們留在家中,同時不要讓孩子摳破自己的皮疹以免感染。
通常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是出現以下情況應該及時就醫。
1、有跡象表明皮疹已被感染——包括:皮疹周圍腫脹、發紅或發熱;觸摸該區域時疼痛;黃色、綠色或血性分泌物;皮疹發出難聞的氣味。
2、進食或飲水有困難。
3、小便減少:對于嬰幼兒,在4-6小時內沒有更換尿片;年長兒童,在6-8小時(清醒時)沒有小便。
4、2-3天后沒有開始好轉,或者精神差,病情加重、出現不適。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家長和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這些預防措施:
保持兒童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與其他生病小朋友密切接觸。
兒童玩具和常接觸的物品如食具、奶具、毛巾、牙杯、床上用品、衣物等應定期清潔消毒。可選擇對腸道病毒有效的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溴) 消毒劑,陽光充足時也可置于太陽底下暴曬以消滅物品表面病毒(腸道病毒不耐高溫) 。
家長自身也需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很可能成為隱性傳染源),尤其是接觸患兒前后、給患兒更換尿不濕、處理大小便后都要勤洗手。
選擇接種疫苗也是十分有效的預防措施。
來源:羊城晚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