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問世以來,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科技浪潮。ChatGPT的火爆,讓全球科技公司都看到了人工智能新的想象力,事實上,人類也正在跑步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在這種背景下,重新認識和理解AI,成為更好地發展AI的前提。
(相關資料圖)
5月28日下午,中關村論壇配套活動硬科技嘉年華之“IN-Tech”AI前沿應用論壇在中關村壹號A1座26層 U Space成功舉辦。
硬科技嘉年華之“IN-Tech”AI前沿應用論壇是2023中關村論壇配套活動之一,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實創億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承辦,中關村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北京翠湖智能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聯合承辦。
此次“IN-Tech”AI前沿應用論壇,聚焦人工智能領域,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學術專家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大模型、智能汽車、智駕智艙等前沿話題。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海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何建吾在致辭中 首先介紹了海淀區在產業技術、創新資源、高端人才、技術創新發展、創新應用等方面的發展成果。何建吾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智能經濟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也在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進入了全球的第一梯隊,海淀區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圍繞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設施、關鍵核心技術、行業應用等環節,進行了全產業布局,為科技企業發展營造了優質的發展環境?!?
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剛
隨后,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剛進行了發言。 實創股份公司負責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整體開發建設工作,同時也運營了包括中關村壹號在內的諸多優質的高品質園區。陳剛表示:“實創股份公司將始終以堅守推動北區產業發展的初心,向企業提供涵蓋空間服務、城市服務、科技服務、產業投資等一系列一攬子解決方案”。
大咖云集,探討AI大模型創新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 ,分享了近期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學習使用的體會,以及對新一代智能制造發展的思考。譚院士表示,ChatGPT的發布意味著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過不斷的學習、糾偏、迭代、再學習,可以掌握海量知識,已經實現了跨媒體的內容生成,并且有思想、可決策,是技術的大飛躍,在媒體、電商、教育、金融、醫療等領域都將帶來顛覆性改變。
譚院士認為,在制造業領域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最關鍵是總結智能制造中的經驗知識,構造出面向行業的知識庫和大模型。制造業的數據是一盤散沙,要通過數據挖掘,尋找數據中的隱含規律,先做到部分生成,之后再一步步推進,最終實現符合制造業需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 分享了他對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考。智能汽車發展有兩條技術發展路線: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目前單車智能發展的快一些,但兩種技術路線已經有了逐漸融合的趨勢。而目前智能汽車的發展受到了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制約,歸根結底還是智能汽車產業鏈及生態的不完善導致的。未來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核心力量還是來自于跨界,只有把跨界的優勢發揮出來,中國的智能汽車的下半場才有機會繼續會走在全球前列。
清華大學國強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員、大數據智能實驗室主任聶再清
清華大學國強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員、大數據智能實驗室主任聶再清 介紹了AI大模型在生物醫藥行業中的應用。聶教授認為,支撐我們各種生物功能的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其實和自然語言很像,這就意味著生物醫藥領域也可以應用類似于ChatGPT這樣的大語言模型。如果將從蛋白質氨基酸序列里學到大模型規律與人類生物學家利用大量濕實驗總結的文字規律融合在一起,那一定會對生物醫藥的研發貢獻很大的力量。我們團隊目前在基于這個思路開發生物醫藥大模型BioMedGPT,希望未來能在藥物的研發過程中,類似于新靶點的發現/驗證、高通量藥物虛擬篩選、藥物重定位、抗體的設計等方面利用BioMedGPT大幅提升效率,對行業有所幫助。
硬科技嘉年華之“IN-Tech”AI前沿應用論壇,圍繞“智駕智艙領域的AI大模型創新應用”“AI創新生態與應用”話題,同期舉辦了兩期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一,智駕智艙領域的AI大模型創新應用
圓桌論壇一
在圓桌論壇中, 中科創達執行總裁鄒鵬程 介紹,中科創達15年只做了一件事,即智能物聯網、智能汽車和智能移動的操作系統。鄒鵬程認為,車路協同確實遇到了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在用戶使用的場景里,車的關鍵用途是什么。通過大模型技術和邊緣感技術,深度分析相關數據,能更好地實現車、路、建筑物、商店等場景深度融合。
毫末智行的主要業務是乘用車輔助駕駛和低速L4末端物流, 數據智能科學家賀翔 介紹,目前毫末智行研發自動駕駛大模型將近兩年,基于大模型建立了數據篩選、自動標注、數據生成、認知決策閉環。毫末認為自動駕駛有機會用大模型重做一遍,但是技術難度非常高。首先是如何從海量數據中學會社會常識,例如廣告牌上的人像不是真人。其次是,如何建立純視覺通用感知能力、并結合海量駕駛行為數據建立駕駛決策大模型。最后是大模型如何瘦身上車,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云知聲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李霄寒 表示,大模型至少解決了兩個之前很難解決的根本問題,分別是自然語言理解和生成問題。由于在這兩個能力方面的突破,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人工智能的拐點時間。大模型的應用已經完全可以讓智慧座艙等人機交互領域由以往常常被吐槽的“人工智障”變成真正的人工智能。
中科慧拓專注于露天礦山和井下礦山無人化解決方案,其 聯合創始人、戰略合作負責人王健 認為,大模型在人機交互的場景里有非常大的優勢。但在無人駕駛+煤礦開采的場景里,大模型是否依然適用且能帶來經濟價值,還值得商榷。
未動科技致力于將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于智能駕艙中,為乘用車車廠提供駕駛員注意力檢測與駕艙內人機交互的解決方案。 未動科技CEO孫錚 認為,人機交互技術需要理解駕艙內駕駛員與乘客的意圖,語言大模型的出現以及多模態技術的興起,可以幫助機器更精準的理解人的意圖。與此同時,孫錚也認為,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大模型對車端算力要求巨大,車端應用大模型仍然需要一個過程。
圓桌論壇二,AI創新生態與應用
圓桌論壇二
在題為“AI創新生態與應用”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專家首先介紹了公司核心業務。 智譜AI CEO張鵬 介紹,智譜AI聯合清華大學今年3月開源了模型ChatGLM-6B,兩個月的時間全球累計下載量就超過了200萬。智譜AI推出的千億模型性能正在逐漸接近,智譜AI還花力氣適配了多家國產芯片包括華為910系列、海光DCU、神威、摩爾線程、寒武紀等,在推理速度方面進行了大量優化。
趨動科技的核心目標是通過軟件定義算力的方式降低客戶的AI算力成本,其 創始人兼CEO王鯤 介紹,趨動科技主要服務兩類客戶,對于有算力硬件基礎的客戶,趨動科技主要提供軟件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升硬件的資源利用率,降本增效;對于沒有算力硬件的客戶,如部分科研院所、學校、實驗室等,趨動科技提供趨動云服務,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性價比的AI訓練平臺服務。
銜遠科技合伙人兼營銷副總裁寧寧 介紹,銜遠科技專注在自研商品供應鏈的通用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的能力上找到“更好地連接商品和消費者”的垂直場景實現閉環,背后的愿景是讓每一件商品都應需而生, 讓每一個消費者都得償所愿。寧寧介紹,銜遠科技主要提供的能力是通用大語言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以及在其上的多輪對話平臺ProductGPT。面向企業,銜遠科技可以部署企業專屬模型,同時以MaaS或API的方式,幫助企業客戶端到端地實現大模型落地。
談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 張鵬 認為,面對全球人工智能研發競爭,我們不應把自己定義為跟隨者、復制者,而是要保持競爭意識與積極進取的決心去做創新。智譜AI自團隊成立之初,就在對標全球最好的人工智能企業,努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在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下,創業公司有哪些機會?展望未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建設上有哪些支撐力?面對這些問題, 王鯤 認為,創業創新型企業的機會可能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某種程度上,把模型持續變小。另一方面是聚焦細分行業和賽道的專用模型,這也可以為創業企業帶來一定的競爭優勢。
在 寧寧 看來,馬太效應下創業公司的機會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理解,第一是企業選擇在什么樣的生態位切入市場的角度, 類比在云計算市場中,頭部公司主要在IaaS和PaaS層次提供服務,但許多創業公司在SaaS層次取得了成功。AI領域的大模型服務也可以視為一種基礎設施,頭部公司提供"Model as a Service",然后創業公司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構建應用程序或服務。創業公司可以利用他們對特定行業或領域的專業知識,開發出符合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第二是大模型為企業或社會帶來什么價值的角度,頭部公司提供的大模型就像提供了無限的"本科生"供應。而創業公司的價值可以在于如何將這些"本科生"訓練成"專家",這就需要利用行業知識和應用領域的專業技能;第三是大模型在企業的落地上有非常多有價值的問題需要去回答,例如幻覺、回答不精確等局限性和與人類和企業對齊的問題,企業落地大模型的最后一公里值得大公司和創業公司一起探索解決方案。
360集團副總裁劉兆輝 認為,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在通用大模型發展上,在垂直領域如自動駕駛、醫藥、旅游等方面有發力點。劉兆輝認為,從整體發展來看,中國的互聯網業態形式和國外不太一樣,在數據方面還存在割裂的現狀,特別需要政府和行業統籌指導和規劃,尤其是在政府層面,需要為行業發展制定更好的發展規劃。
凌云光副總裁兼CTO趙嚴 表示,需要在底層技術、基礎建設和基礎能力等方面,重點投入建設。在應用方面,中國有天然的優良土壤,現在是新的發展高潮的開端,相信AI領域會出現大量創新。
此外,趙嚴進一步談了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他認為理解人工智能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認知和學習;第二個是對知識的綜合和推理能力;第三是想象和創新能力。目前,已經發展至第二個階段。
嘉年華現場
當前,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競爭方興未艾,全球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可以預見的是,生成式AI將對制造、電商、教育、傳媒、金融等眾多行業起到顛覆性影響,人工智能也將在多個領域重塑人類社會。
當然,任何技術和產品都是一種工具,人工智能也應該為人所用。在這個過程中,深刻認識和理解人工智能、學習人工智能,將成為一項必要工作?!癐N-Tech”AI前沿應用論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歡迎持續關注硬科技嘉年華,了解更多硬科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