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端午節的到來,帶動了新一輪艾草購買熱潮。近日,記者走訪武漢消費市場時發現,原本在菜場僅花一兩元即可買到的一把艾草,加上精美包裝后,身價竟抬高數十倍甚至百倍,在花店里賣出一兩百元的價格。(6月21日極目新聞)
艾草價格不斷上漲,看起來是一種市場選擇,背后卻對端午商品價格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隱患。
一兩塊的東西,卻有人愿意花一兩百買,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和沾泥發蔫的2元艾草不同,包裝精美且價格翻倍的艾草花束更干凈清爽,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追求。除了艾草,花束內還包含向日葵、菖蒲等植物,經曬干處理后可以保存三到五年,是一種不錯的裝飾品,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買單。
另一方面,就像“天價粽子”等包裝大于實物、形式大于內容的商品一樣,多數艾草花束還是用來送人的,用來讓節日送禮環節更精致、更有儀式感。但是,過于注重儀式感,就容易掉進“天價包裝”的消費陷阱。
端午節掛艾草的價值內核在于辟邪免疫和紀念屈原。如今,傳統民俗文化染上商業氣息雖并無不妥,但過度營銷、噱頭炒作導致商品價格躍升,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助長歪風邪氣,絕不是慶祝節日的正確“打開方式”。所以,儀式感可以有,但不必花大價錢強求之,艾草多了錢味,當心傳統節日變味。表達愿景的習俗之禮,在理性、規范的范圍內才能永葆樸素本味。
今年是限制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要求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發布后的首個端午節,但媒體實際走訪發現,仍有不少商家無視粽子的“瘦身令”,推出各類價格近千元奢華粽子禮盒,足見“天價包裝”問題的頑固性。盡管,艾草暫不在此次整改的范圍內,但也不能淪為過度包裝的“新寵”,如果艾草花束價格無邊“狂飆”,那么未來也應得到整治與規范。
艾草花束是大眾文化和精品文化和諧共存的縮影之一,其特殊性決定了我們既要謹防“天價包裝”亂象,同時也要予以肯定的態度,鼓勵基于傳統文化的新文創產品不斷創新,促進傳統習俗與時代進一步融合。
當然,端午節送什么并不重要,關鍵在于人們的祈愿與誠摯交往,艾草花束不是衡量儀式感的標尺,最香氣撲鼻的花束應該是開在心靈的真誠之花。如果可以,不妨親手DIY,扎一個艾草花束,送給親朋好友,那才是最有意義的。(韓靜)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陳若松 編輯:楊晗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