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股,是近兩年以來被股價壓制最厲害的品種之一。看著現在市場上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無不讓人產生憋屈之情——最看不得別人的股漲,而自己的持倉股跌。可是,新能源股在兩年前的風光時刻,也同樣會讓持有其他股的投資者眼紅不已。
格林美作為其中一員,它的股價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走勢。資料顯示,公司是廢棄鈷鎳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也是為數不多的廢舊新能源電池回收企業。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公司的回收技術能夠讓電池里邊的金屬資源得到再利用。
但再獨特優秀的企業屬性,在大市行情走弱下,其股價也難以出類拔萃。格林美的股價自一年多前的13.96元向下后,便再也沒有重返巔峰。格林美的現價為6.85元,較高點下跌了50.93%,已然腰斬。現在的股票總市值為351.8億元,動態市盈率為51倍,市凈率為1.90倍。
【資料圖】
個股的股價在一開始向下跌的時候,它的股民戶數基本上都是增加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抄底”,在去年的三月份,格林美的股東人數創下了59.06萬戶之多。
可是,抄底對于一只急速下跌的股票而言,風險程度無異于“接飛刀”。這對技術要求,以及止盈止損有嚴格的風險控制能力,方能在股價快速下跌的時候吃上肉。其他的時候,其股價就會陷入震蕩或下跌的怪圈中,無法自拔。
因此,對于那些抄底失敗的股民,在經受不住長時間的煎熬后,會選擇減倉或離場。格林美的股東戶數已經連續多期減少,上一月末的股東戶數已減至49.95萬戶,相比股東人數歷史高峰值,減少了9萬多戶。
不過,股東人數減少,放在一句股市諺語中,應該算是“利好”。因為,股東人數越少,籌碼越集中,股價越有可能上漲。不知道這句話會不會最終在格林美的身上得到驗證?
股民在不斷離場,但從其主力持倉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機構的數量反而在增加。2023一季報的機構數量為61家,較2022三季報的27家大幅增加34家,增幅為125%。即使與上年數值相比,它也是有所增加。
這里有個地方要注意下,不要以為是2022年報的211減少到2023一季報的61家,因為,基金在披露一、三季報時,不要求像中報或年報那樣披露全部持倉。所以,數據量明顯不同,不能拿年報的數值和一季報的數值相比。
這可能是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了,一方面股民在離場,一方面是機構在逆行。不知道,是被股民戲稱為“大號散戶”的機構投資者會笑到最后,還是散戶投資者“勝利大逃亡”?但從歷史經驗來看,往往都是散戶干不過機構。因為我們普通的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拼投研,拼消息,當然無異于小米步槍對飛機大炮!
風險提示:文中的看法僅供交流,不構成你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謝謝點贊、轉發與收藏,祝您收益長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