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法制 >

點映口碑爆棚?我預言,王寶強新片會是下一個“藥神”

2023-06-24 08:05:59 來源:騰訊娛樂

文|令狐伯光

端午節到了,又有新電影上映了,目前一馬當先的就是陳思誠監制,朱一龍主演的新片《消失的她》,可以說在口碑和票房上面取得了雙高,另外就是韓延導演的老年愛情片《我愛你》了。

不過,今天這里不分析這兩部電影了,還是分析一下有點映的《八角籠中》吧。


(資料圖)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王寶強,寶強在演員上面有多么厲害相信不用講了,就一部《樹先生》能夠讓他吃一輩子。而寶強和徐崢,陳思誠,吳京,黃渤,鄧超一樣,其實早早就轉型做過導演,那就是2017年的《大鬧天竺》。

眾所周知,這是部大爛片,寶強也因為此片打斷了轉型導演的夢想?,F在時隔五年,王寶強導演的第二部長片《八角籠中》歸來,作為再次導演的作品,伯光君第一時間看完了點映,只能說這部片子質量很高。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部片子很可能成為暑期檔的黑馬,因為它足夠真誠。

《八角籠中》這樣的導演,王寶強這樣的電影人,都是目前國內缺乏的創作者。它足以彌補一些電影本身的不足,它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廣度,最重要的是它真的挺好看的,絕對值得支持。

點映口碑大爆,質量媲美《我不是藥神》?王寶強新片要爆

這部電影端午節只是點映,還沒有正式上映也就不劇透了。關注過這部電影的應該知道,這部電影改編自“大涼山格斗孤兒”事件,故事劇情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王寶強飾演的男主角騰輝,陰差陽錯把幾個孤兒帶去學格斗打比賽賺錢,給他們一個出路。眼看這群孤兒都要走出來的時候,結果被人拍下視頻發到網上火了?,F在嘛大家都懂的,媒體報道,網絡鋪天蓋地的批評,對于當事者人肉。

這個時候正規機構,官方下場了,然后處在旋渦中心的人被各方撕扯。最后媒體走了,網友走了,只給當事者留下了一地雞毛。

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作為自投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寶強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的,主要進步有三個點吧。

第一主要就是拍攝手法、美術、攝影、配樂、鏡頭調度,反正視與聽,光與影的應用都比較的成熟了,好幾個片段單獨拎出來,甚至已經有同類型電影巔峰的那種質感了。

比如前期騰輝開的砂石場,那個砂石和天空有著大地的厚重。后來他們行走在大涼山里,廣闊的天空,絕美的風景與小小的人兒,鄉土的落后、厚重和史詩感都有了。

比如后面騰輝夜晚在麥田里追逐其中一個孩子,有一種浪漫主義的味道。

比如后面有一段街上川劇變臉的情節,傳統文化與角色內心互相輝映,簡直拍出了頂級懸疑片的質感,非常的帶感。

如果硬要說問題的話,那就是節奏上處理還是沒有知名導演的絲滑。比如同樣和國內現實主義題材巔峰作《我不是藥神》相比,寶強在導演的手法上還是沒有文牧野絲滑,差了差不多一檔的樣子。

至于演員的表演,寶強的表演不用講了,缺點就是他一口四川口音還是差點。

這個新人演員分兩波,一波是前半段素人選孩子,看過特輯是真的挑選的素人演員。素人演員是沒有什么演技的就是真實,真實就是他們最好的演技,看著真的很有代入感。而長大后就用的真正的青年演員。

其中兩個重要角色一個是《狙擊手》的陳永勝,另一個就是《隱秘的角落》的史彭元;兩個角色情感戲更多些,所以需要專業的演員,后者還有一場時間較長的動作戲,完成度都沒有問題,真摯而又感人。

這里面有個姐姐的年輕女演員,就是專業演員去演素人。

年輕女演員挑選得也不錯,大家別看海報里面不怎么樣。正片里她在山里特別質樸,一雙眼睛又大又亮,又溫柔又有著關心和堅定,這些都說明中國不是沒有優秀的年輕演員,這部片子就證明了這點。

下一個“藥神”?不至于,王寶強新片值得成為“爆款”

這整部片子如果要準確概括,那就是王寶強真的太真誠了,就是最簡單的真實,它最有代入感,我個人由于也是山里出來的,并且還是川渝人,好多劇情真的太有代入感了,哭了好幾回。

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是平鋪直敘的那種,但敘事非常清楚,沒有亂七八糟的副線,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感情戲,更沒有亂七八糟的喊口號和玩尬的。真實的,真誠的,情緒的,它就是最好的電影。

這部電影在不劇透的情況下,分析差不多就這樣了,我個人是推薦的。

最后談點個人感慨,因為“疫情”原因中國影視劇遭遇重大打擊,還有以前“流量明星”的原因。今年剛放開業內在談行業復蘇,觀眾還是在談中國電影這里爛,那里不行,流量明星泛濫,再到等等。

這還讓我聯想到之前上海電影節陳可辛說“不應只追求內地幾十億票房,而要拍給全世界的觀眾看”。

我當時就寫過幾篇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并不是太認同他的觀點。因為你連中國觀眾都搞不定,憑什么去搞定外國觀眾?

暑期檔寶強的《八角籠中》證明了我的觀點。陳可辛顯然是被誤解了,以為他是談票房。無論是好萊塢還是韓國文娛產品,包括日本動漫,不僅僅是賺取外匯的商品,更是一種文化宣傳品,是廣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宣傳畫。

我們常常抱怨外國人不了解中國,不理解中國。那么通過電影、電視劇、動漫、游戲,歌曲演唱會等形式,讓外國人通過各種文藝形式了解中國,這樣不好嗎?

至于有人說:我們的電影只表現我們的落后,這是一種片面的解釋,這只說明我們向外展示的東西太少,而有藝術水準的恰恰是表現中國苦難生活的作品。其實國外類似的作品也很多,但我們不僅僅看到表現苦難的,也有城市生活、戰爭和其他內容的作品。

前幾年,中國對外電影交流活動中,《烏鴉與麻雀》《萬家燈火》《小城之春》等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依然受到好評,老掉牙的《松花江上》居然以創作理念新潮聞名。這說明什么,其實我們單純理解的電影作品都是魅力經久不衰的。

但是,2010年以來,有許許多多中國導演打著給外國觀眾看的作品,只因為注重當時的形式主義的宣傳,倒成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即使表現形式還行,但是故事劇情太差了,沒有全世界通行的情感。

前些年這樣的中國影視劇實在是太多了。別說外國人不愛看,中國人又有幾個人愛看?

點爆口碑爆炸?我預言,王寶強導演新片會暑期檔“黑馬”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國內0批的“反思電影”作品出現,這一模式允許存在,但不是只有一種存在。正因為“反思”作品堆積,反倒限制了其他類型作品的推廣,等“反思”作品熱潮降下來后,我們發現值得回味的東西太少了。

但實際上文學上面中國科幻小說是同時期的,但科幻電影直到現在才出來。

推廣到國外的作品和在國內推廣的作品也有差別,這就形成在國外能看的電影國內看不了,而國內的作品在國外也很難看到。國內在談到韓國電影的時候,往往一臉的羨慕。韓國影視劇的模式可以模仿,但中國是學習不了的。

原因非常簡單,不符合中國國情,并不真實。

我們是因為現實題材拍不出來,影迷和文青把情感投射到韓國電影上面罷了。當你有這個心理預期的時候,就會忽略很多問題。比如你再仔細想想,如果中國電影拍成財閥控制,主角無視警察,到處復仇打架最后還瀟灑離開,你們真覺得觀眾有代入感?

哪怕同樣有的官商勾結,階級傾軋,各種現實主義,中國影視的表現和韓國還是不同的。

國內觀眾肯定更傾向于看到熟悉的,生活的,鮮活的,反映各種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它才能給予觀眾最真實的情緒,更深刻的共鳴,更能為之愿意消費的欲望。

最后,王寶強的《八角籠中》證明了,電影真的就是真誠無敵。

當然如果只有真誠技術和手法太差也不行,這部電影技術和手法做也不弱,只是還有些欠缺,這樣呈現出了一部相當不錯的現實題材改編電影,它不完美,但它絕對值得。

中國電影,請按照《八角籠中》這樣拍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