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面型MPV的老大是誰?不用查,肯定是這一領域的開山鼻祖——五菱宏光。唯一的疑問是,誰能在五菱宏光手上搶到最大塊蛋糕,占據第二的位置呢?是長安歐諾、東風風光,還是昌河M50?其實都不是這些老牌子,而是北汽旗下的威旺M20。最近8月份的統計數據,威旺M20銷量更是上升到MPV總榜的第三位,僅次于五菱宏光和寶駿730。
要知道五菱宏光在榜單上4、5萬輛的銷量數據,是包含著五菱宏光和五菱宏光S的,而威旺這邊也想如法炮制,一個M20不夠,再推出升級車型M30,分庭抗禮來對付五菱宏光S。既然M30的定位都如此清晰,這里無謂扯東扯西的,直奔要點,就看M30準備了哪些狠招去撬動五菱宏光S的買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招,以大取勝,尺寸空間,甚至屏幕都比你大
要和強大的五菱宏光抗爭,威旺M30使出的第一招便是以大取勝 。車身尺寸,長、寬、高都要比五菱宏光S大上幾十毫米,而且還真能反映到內在空間上,第三排確實要比五菱宏光S要寬裕一些。雖說大不一定就代表好,不過對于一臺需要兼顧運貨運人,又是微面又是MPV,空間利用率極高的車型來說,更大的車身、更大的空間,對它們的買家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大的不單止車身,還有屏幕尺寸。M30的媒體系統就用上一塊9英寸的大屏幕,屏幕尺寸上確實超越了五菱宏光S,但顯示效果卻被拋離。M30的屏幕陽光下反光嚴重,駕駛位觀察無論晴天、陰天都有明顯的泛白,屏幕是夠大,但要看清內容就挺費眼的。
第二招,人無我有,鍍鉻加身,誓要亮瞎你
再有一招是人無我有,說的是M30車身上的鍍鉻裝飾,車頭、車尾、門把手,由上到下滿滿都是鍍鉻裝飾件,五菱宏光S哪里沒有用鍍鉻的,M30 就在哪里下重料,恨不得把自己包裝成施華洛世奇水晶。鍍鉻裝飾的確是中國消費的菜,只是度真要把握好,一點點綴是亮麗提神,太多就有點惡俗了。
第三招:全新動力,聲音更小,動力更好
一天試駕下來,動力是我感覺最滿意的部分。低扭充沛,起步輕快,提速暢順,M30的車隊在市區挪動,都沒遇到有熄火的情況。而且發動機既安靜又平順,抖動很小,寬容度高,反正很輕松隨意就能駕馭好它。
正準備點贊,說北汽現在的發動機,比之前用在昌河M50上的要進步多了,就有廠家的人提醒我說,現在出產的M20和M30大多不是北汽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而改用東安動力的一臺全新的1.5L發動機,型號為DAM15,號稱在靜音和燃油經濟性上都下了苦工,還有DVVT技術。總之,換裝新發動機后的M30,動力更完善,體驗也不比五菱宏光S差。
三招過后,到五菱宏光S反擊了
威旺M30最大痛腳就是內飾,總感覺還是“太微面”,不單做工粗糙,接縫明顯,讓人更難忍受的是桃木紋塑料裝飾件,桃木這種裝飾如果放在頂級豪車上,會是挺顯檔次,可放在一輛4、5萬元的入門MPV里,不但不顯檔次,還更突出老氣和廉價。
而且外觀用了這么多鍍鉻裝飾,內飾卻沒有得到一點鍍鉻的裝飾點綴,使得車廂的氛圍就異常沉悶,毫無亮點。五菱宏光S的內飾精致度把M30甩開好幾條街。
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差距,比如傳動系統的噪音,包括變速箱和傳動軸的聲音,每踩一下油里面都有反應,而且是響徹車廂,由第一排到第三排都是那么響亮。這聲音五菱宏光S也無法消除,但聲音的大小和頻率都比M30 要收斂許多。
另外的問題是關于變速箱的,5MT變速箱匹配是挺好的,就是換擋手感不盡人意,1到5擋都沒有一擋能做好的,擋位模糊,換擋費勁,也沒有一點吸入感。每一次換擋,都伴隨一次究竟掛上擋沒有的懷疑。
M30這類要兼顧載人的車型,座椅也很重要。可M30座椅的人機工程其實一般,問題是太直太硬,即使是駕駛位,也缺乏支撐和包裹。腰的位置頂得太凸出靠前,感覺上身還有有三分二的部位沒有得到任何支撐,后座還可以半躺著坐,駕駛位久坐則實在有點難受。座椅舒適度,五菱宏光S完勝。
總結:
市面上類似威旺M30這類力圖搶占五菱宏光份額的車型很多,但它們基本都被五菱牽著鼻子走,其實都是逆向五菱宏光做出來的產品,缺少技術上的革新。所以,威旺M30形是做得不錯的,但一些核心技術問題,比如如何減小傳動系統的噪音,卻不知從何下手,只能靠包裝和價格去拼,關鍵的產品力,M30和五菱宏光S還是有明顯差距的,更何況五菱宏光馬上就要推出的升級版S1了。
這就得說到設計了。第一眼站到新7系的真身旁,我并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輪廓幾乎是用上代的模子套出來,只是車頭、尾燈、下腰線等地方增加了不少鍍鉻。我跟設計負責人“抱怨”說這新7系的外觀太保守了,與它極其先進的內在實有些不符。內飾乍眼看除了用料精致外,布局和設計也無任何新奇。設計負責人回應說,這種尺寸、等級的轎車已經難有什么大的突破——對此我同意,但心里還是回味著2年前新一代奔馳S級亮相時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感。
其實“難有突破”也許只是設計師角度的公關說辭,我覺得新7系的核心設計理念,就是外在低調,內在嚇你一跳。“扮豬吃老虎”用來形容這樣一臺頂級車不太合適,但它確實詮釋了一種“低調奢華有內涵”……除了肉眼看不見的碳纖維車架, 還有更多的精彩也得坐進車廂里才能發現。
需要花15分鐘聽講解才會用的車廂新玩意兒
在試駕出發前,寶馬專門安排了每車一位講解人員,進入車內給我們講解車內功能的使用。這是其它試駕活動不會有的情況。原因就是新功能太多了——
新的i-Drive系統終于可以直接觸屏操作了,最大好處是地圖的縮放、移動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直接;抬頭顯示為全彩色,面積比上代加大近一倍;空調區域融合了實體按鍵、感應式按鍵和屏幕輕觸式按鍵,出風口溫度可以獨立調節;空調增加了香氛系統;方向盤電加熱可延伸到前排中央手枕;氣氛燈可以分兩層獨立調節顏色;天窗配合氣氛燈可以營造獨一無二的“星空”效果;中控臺內還有給手機提供無線充電(部分手機適用)的卡座。
最有話題性的是全球首創的手勢感應功能。在中控臺擋桿前的位置,舉起右手,做出單指旋轉動作,可以控制音量大小;雙指一“戳”,可以跳到下一曲;點擊或者撥動手掌,接聽或拒聽來電;還有一個隱藏功能:在倒車影像界面,用手指“捏”住“空氣”左右移動,可以切換到一個電腦模擬的3D車身畫面,能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視角看到車身周圍的障礙物。不過,這功能經我反復試用,并不是那么靈敏……(這一段效果無法用圖片表達,請留意稍后的視頻)
第二個炫耀利器是帶觸摸屏的車鑰匙。這在之前i8上出現過,通過鑰匙屏幕菜單,可以遠程隨時讀取車輛信息,遙控門鎖、燈光、溫度等。7系還新增了一個鑰匙遙控車功能——將車對準車位后,可以下車用遙控鑰匙將車“無人駕駛”地開進車庫內 。車子進入車庫時,會自動探測三面障礙物距離,實現自動轉向調整和自動停車。用同樣方法也可以把停在狹窄車位里、不便于上下車的車子自動倒出來。相比比亞迪面世許久、能隨意前后左右行進的“遙控車”功能,寶馬這個設計用起來的場合更有限,但更安全。
炫技式的科技裝備一直延續到后排。后座中控臺上還有一個可以取出的小平板電腦(三星出品),可用來設置后排的多媒體、座椅、空調等所有功能。我們的試駕車選裝了頭等艙式的后座,前排副駕駛位可以前移、前倒、頭枕向前翻折、腿托電動伸出、座椅靠背傾斜……形成一個可供伸腳、擱腳的空間。座椅除了按摩功能,還創造了一個“體感娛樂”功能,你可以跟著屏幕上的指示做身體運動,座椅也會對你的身體施力,幫你在長時間乘坐時緩解疲勞。
最重要的是,經我親身對比認定,新7系長軸距版的這個頭等艙后座在完全伸展狀態下,縱向空間比奔馳S級要長出約20cm。不過此時前排座椅的位置會遮擋住駕駛員的右側后視鏡,如果從安全角度出發,我不建議行車中將座椅設定到這個最長模式。
行車表現:整體向著“舒適”大挪移
車開動起來,我想得最多的依然是一堆新科技——新7系同級首度提供了激光大燈,這是比氙氣、LED更牛的照明技術(可惜沒有安排夜間體驗);半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會在車道偏離時,自動介入糾正方向盤,只要彎道角度不大,車子會“自動地”沿著車道行駛,包括轉彎。但由于系統并不允許你將雙手離開方向盤——15秒后就會發出警報,所以它實際上并沒有起到自動駕駛的功效,依然只是一種對駕駛者分心的提醒措施。
新7系標配了四輪空氣懸掛,結合電子機械式主動防傾桿技術,能夠在任何時候——包括轉彎和大動作變線時,維持車輛的水平姿態。廠方將這個效果概括為“魔毯智能懸掛”。實際體驗,抗側傾表現確實好得有些“神奇”,過彎時車身總是平的,縱然主觀感覺方向盤太輕、電子感很濃、路面回饋不夠清晰(可能是有史以來路感最弱的寶馬方向盤),但是客觀上,車身過彎姿態確實很平穩,循跡性也強,能夠很自信地應付彎道。
唯一讓我感覺不爽的是,行車中急加速時車頭仰起的幅度有些大。如果不是粗魯地油門到底,這個動作并不明顯,但我還是覺得這樣有些“臃腫”的姿態不該出現在寶馬7系身上——這正反映出新7系的懸掛整體偏軟的特性,過彎的良好表現只是那神奇的電子防傾桿的功勞。即便將駕駛模式設置到最運動,新7系給我的感覺依然是懸掛略軟、方向偏輕。它的駕駛模式選項里不再像上一代那樣提供“運動+”,而是新增了原來沒有的“舒適+”,進一步證明了新車在設計方向上的“大挪移”。
駕駛模式里新增的“Adaptive/自適應”模式,除了會根據駕駛風格自動調節車輛狀態,它還會根據GPS定位,結合三維地圖信息,了解車輛所處的路況,實時作出車況調整。例如它知道你行走在多彎上路上,就會自覺地把底盤調硬一些。類似的功能之前只有勞斯萊斯有過。
不好意思我好像還沒有提動力……因為這回試駕的兩款動力,750Li xDrive和730d,都不是將來中國的主打動力。750Li的4.4升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高達450馬力,百公里加速僅4.4秒,固然是強悍,但它的排量稅也很高……730d是極其出色的柴油機,平順與響應性都不比V8汽油版弱,但因為它壓根不會來中國,再好也是然并卵。好消息是,寶馬的技術人員透露將來的730Li汽油版車型,會用上2.0T發動機。開過X5 2.0T后,我完全相信寶馬可以匹配出一臺動力得體甚至不乏樂趣的7系2.0T車型。
小結:換一種炫耀的方式
眾所周知,D級豪華轎車有很強的身份象征性,車本身就是一張名片。寶馬7系過去是以“最有駕駛樂趣的大型豪華轎車”自居,直到上一代這個DNA依然顯著。不過新一代7系身上多不勝數的電子化新科技,沖淡了“純粹駕駛樂趣”的主題,與此同時底盤操控風格也明顯更舒適,還有同級最大的后座空間。試完新7系,我能脫口而出的印象是“科技”、“舒適”,而不是駕駛感受。
寶馬的技術人員反復說,他們是更多地聽取了客戶的意見。這我明白,今時今日買D級豪華轎車的用戶,年齡肯定還是相對偏大(否則都去買SUV了),對豪華座駕的需求肯定還是舒適至上。但寶馬7系對“舒適”的不懈追求,會導致它跟奔馳S級越來越同質化嗎?在我看來,寶馬也許確實把目標設定在了和奔馳S相同的坐標;但是在實現的方式上,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異。至少奔馳S級氣場大,炫技于外表;寶馬新7系技術內涵更豐富,炫技于內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