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后發地區如何“換道領跑”

2023-08-31 14:48:45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華東最大的云數據中心。(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資料圖)

工程師正在進行5G信號檢測。本報記者 何雪峰 攝

宿州云計算產業基地。(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30億億次每秒,相當于15萬臺家用電腦同時運算,這個天文數字代表著宿州市淮海智算中心的“算力”。在10萬平方米的宿州市云計算大數據中心,淮海智算中心僅占500平方米,然而通過運營AI“算力”,可實現年產值4000萬元,畝均效益百倍于普通工廠,且確保綠色低碳。近年來,這類“掘金”算力的企業和平臺在宿州不斷成長。

宿州市搶抓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和“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契機,高位承接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產業轉移,著力打造立足宿州、輻射華東、服務全國的智算產業樞紐,與合肥、蕪湖并列為我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一躍成為“新賽道”上的“領跑者”。

存力“加持” 托起算力產業

7月12日,主題為“數實融合 智算未來”的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宿州站“智能算力高端對話”在宿州市舉行。活動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局、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通信管理局聯合主辦,旨在加強長三角和黃淮海地區智能算力交流與合作,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落地,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

“算力是生產力,數據是生產資料。算力離不開存力。”宿州市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宿州市將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確立為主導產業加以深耕,累計擁有云計算、大數據及相關企業1600余家,已建成長三角區域標準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

在宿州高新區,5棟共計10萬平方米的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大樓引人注目。這里集聚了華為、浪潮、金山、網易、阿里等一批頭部企業,建成世紀互聯、中國電信數據機房4萬平方米、布置機柜超過4000個,形成了大數據存儲和處理、動漫渲染、手機游戲、電子商務、生物基因、呼叫服務、網紅經紀、電子競技、AR、VR、區塊鏈等十余個特色應用板塊,在區域內形成云產業鏈生態圈。該市獲批全省首個云計算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中國量子通信節點城市,形成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云計算產業集群,具備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

宿州煤電資源豐盈、電價優惠,是安徽重要的能源城市和華東地區輸送電力的能源基地,完全可滿足大型云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并極大地降低算力企業成本。作為安徽省首批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的城市,宿州積極探索“雙千兆”網絡協同部署建設方案和業務模式,云數據中心已實現“三網聯通”,具有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先進可靠等特征。目前已建成宿州—上海雙路由架構網絡,網絡單項時延由原先的35毫秒降至5毫秒以內。

此外,從自然條件看,宿州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適于大型云數據中心設備的自然冷卻,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從地理環境看,宿州遠離地震帶,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洪澇災害,能夠保障大型數據中心穩定運行;從區位交通上看,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和京滬間的中點城市,宿州具備了獨立建設云計算產業區域集聚區的基礎條件。

精心培育 打造產業集群

浪潮淮海智算中心、中軟國際(宿州)智算中心、汴水之畔超算中心、云腦算力中心、蔻享超算中心……宿州市創新體制機制,引導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向算力產業集中,按照“引龍頭、搭平臺、建生態”的總體思路,以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算力頭部企業紛至沓來。

浪潮淮海智算中心是我省最早啟動的智能算力產業項目,一期投資1.1億元,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性能最強的AI計算芯片和業界最先進的無線帶寬技術,提供了高帶寬、低延時的通信保證。汴水之畔超算中心總投資1.6億元,面向高等科研院所建立的以智能材料、碳計算、大氣科學等為主要方向的國內一流商業超級計算服務平臺。華云云腦算力中心一期投資2億元,建成后能提供140800核心計算能力和4.4PB高性能存儲的通用算力中心,支持10萬路并發云端渲染,主要用于支撐元宇宙、短視頻等行業的基礎算力需求。

“我們致力于讓人工智能的算力可以像水和電一樣,成為一種新的公共資源。”中軟國際(宿州)智算中心負責人說。該中心一期投資8000萬元,依托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打造國內首個全棧全場景自主可控的集訓練資源和推理資源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為加速產業集聚,推動算力高質量發展,宿州市精心培育頭部企業、平臺企業、龍頭企業,做好產業補鏈固鏈強鏈文章,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類型算力布局,可滿足各種類型算力服務需求及應用場景。今年以來,該市聚焦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整合現有算力基礎設施項目,正著力打造“云都算力中心”,力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推動現有算力資源釋放更高的產值。據宿州高新區工作人員介紹,算力上下游產業鏈條長,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帶動至少4元的經濟產出。

“云都算力中心”充分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根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第三方數據服務等不同場景的不同算力需求,提供與之適配的方案或產品。強化與大院大所合作,在新材料、生物醫藥、半導體等領域形成一批算法解決方案和公共服務平臺,為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人工智能企業、政府相關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研究所等提供算力服務,推動構建“云、數、智、用”一體的智能創新生態,形成以數據存儲、算力支撐、算法加持、數字應用為主體的數字產業體系。

算力賦能 推動轉型升級

走進宿州市全景虛擬導航衛星測試中心,只見工程師正在對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公司送來的樣品進行5G信號檢測。“我們是安徽省首個國際化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全亞洲唯一可以進行輻射測試的服務機構,正著力打造全球一流的‘5G/6G+互聯網+車聯網+智能制造+衛星導航’檢測認證、決策支撐和創新發展服務的國際國內標準示范區。”工程師徐敬碩說。

在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北斗基準站為無人植保機規劃最佳航線,實現厘米級作業精度。在碭山縣數字果園,物聯網系統將所有數據上傳平臺,進行氣候、墑情、土壤養分、果樹長勢等分析,農民在手機App上即可實時掌握準確信息,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借助算力和算法,‘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在線化’的數字農業新模式正在獲得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宿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宿州市立足5G、AI、半導體、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升級,用算力賦能千行百業,催生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依靠強大的數據和算力賦能,宿州“數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宿州市以阿里巴巴迅犀制造、海創匯等平臺為牽引,改造提升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以宿州市綠色家居建材產業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雨鑫木業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宿州—阿里數字農業產業帶等特色數字應用平臺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安徽首個5G連片試驗區已成規模,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已具備形成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該市與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聯手,深入挖掘算力在智慧城市、教育醫療、文博旅游等場景的融合應用,將算力技術延伸到民生服務、社會治理、機關運行等領域,率先在全國以“中臺模式”開展數據治理、數據運營,著力實現數字治理高效化、智慧生活惠民化,讓全社會共享“算力紅利”。

“宿州市將深化‘雙招雙引’,加速智能算力規模擴建,推動算電融合發展,以全時全域全場景應用驅動人工智能、算力產業迭代升級,全力打造全國先進的算力節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宿州市政府負責同志說。

■ 本報記者 何雪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