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把作品寫在大地上”,黃陂泥塑扎根生活

2023-06-24 17:44:07 來源:極目新聞


(資料圖)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攝影記者 肖顥

通訊員 夏梓 符堅

20世紀70年代初,黃陂農民泥塑創作活動的開始,讓藝術的春風吹到這片希望的田野。現在,聚焦這一藝術創作的“沃土藝象——湖北黃陂農民泥塑文獻展”正在湖北美術館展出。6月23日,湖北美術館邀請該展覽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于洋來到現場,為觀眾介紹展覽、解讀“黃陂泥塑”。

沾著泥土味,載著鄉土情。“沃土藝象——湖北黃陂農民泥塑文獻展”分為“湖北群眾美術活動”“黃陂農民泥塑”“傳承與發展”三大部分。

進入展廳,于洋首先為觀眾介紹了展出作品《喜信》《演出之后》等湖北美術館藏中國畫,作品皆創作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喜信》描繪了全家老少圍著“五好戰士”這一獎狀,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的場景。“作品色彩鮮亮,這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色彩,然后你們看,作品里人物的表情也都非常喜慶。”《演出之后》描繪的則是劇目《白毛女》演出結束之后,對劇目有強烈共鳴的農村老大娘與臺下的“喜兒”及其他演員一起,大娘控訴地主階級和萬惡的舊社會的場景。于洋介紹,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帶著對老百姓,對勞動者的情感,“你能感受到一脈相承的延安文藝精神,藝術為人民。”

展覽現場,結合相關中國畫、印刷品《湖北農民畫》《戶縣農民畫》等,以及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為什么在湖北黃陂這個地方會產生農民泥塑,這是中國現代雕塑史上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現象”的思路逐漸清晰。

湖北省美術界非常重視群眾美術的輔導工作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當時專門成立了美術創作顧問會,美術的培訓班等,這些活動,也帶動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通過展出的農民作品,觀眾不難看出,經過專家們的輔導,農民繪畫、農民泥塑敘述表達準確,造型能力成熟,“農民創作有新的辦法,新的趣味。農民表現農民的生活,帶著泥土的溫度。我們今天有一句話叫作‘把作品寫在大地上’,當時就是這樣,農民朋友們和藝術家們他們真的是把作品寫在大地上,而且就是用泥土、用他們來種糧食的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做雕塑。”

展覽在湖北美術館特展廳展出,將展至7月2日。

(來源:極目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