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6月23日至24日,華北、黃淮等地將持續高溫天氣,京津冀大部、山東等地最高氣溫將達到37~39℃,部分地區可達40℃左右。25日黃淮高溫范圍減小,高溫區域向東北地區擴展;27~30日,華北東部、黃淮大部將再度出現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6月23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23日白天,華北、黃淮等地將繼續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北部和東部等地最高氣溫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高溫天氣對健康帶來最直接的嚴重影響是重癥中暑。重癥中暑也有三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分別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也是最為嚴重的一種。熱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熱環境和/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以核心溫度升高(>40℃)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為特征,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損害的危及生命的臨床綜合征。熱射病還可以分為2種類型,一種是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導致。常見于夏季戶外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參訓的官兵、運動員、消防員、建筑工人、快遞員等。另一種是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于被動暴露于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于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另外,悶熱不通風的室內、未開空調的車內也是經常發生熱射病的場所。
(資料圖)
熱射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一般死亡率可達50-70%,但對年齡大于70歲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可達80-90%。
科學有效的個體防護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溫熱浪的健康危害。
1、非必要不外出。盡量避免高溫時段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曬措施,不要將自己置于太陽的直曬之下,盡可能選擇在陰涼處活動,外出時宜穿輕便、寬松、淺色的衣服,便于身體及時散熱。
2、預防職業性中暑。減輕勞動強度,放慢勞動速度。戶外運動以及戶外工作者應盡量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最熱時段,戶外中等強度的作業活動中,每個人應該每15~20分鐘喝一杯水(約200mL~300mL)。戶外作業人員應在陰涼處或有降溫設備的場所定時休息。
3、敏感人群多休息。兒童、老人、孕婦以及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應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內,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熱環境中造成身體不適,減少活動,充分休息。
4、保持聯系,降低風險。與家人和鄰里保持聯系,及時獲取他人的幫助與照顧。獨居老人宜每天探望,并將聯系方式留給鄰居或社區。
5、開車的司乘人員要注意。高溫天氣下,上車前應打開門通風;不要疲勞駕駛,車內不宜長時間開空調,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車內不宜放置高溫下易燃、易爆的物品,如老花鏡、放大鏡、球形玻璃香水瓶、礦泉水瓶以及液化氣霧劑、打火機、CD光盤、充電寶和有電池的小電器等,以免引發危險。高溫天氣開車時警惕水溫報警燈、機油壓力故障燈、胎壓警示燈,如果這3個指示燈亮起,一定要重視。
6、隨時補充水分。主動、多次、適量飲用含有鹽和礦物質的飲品,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準備防暑降溫飲品,避免飲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飲品,少食多餐,飲食清淡易消化。不宜過多吃冷飲,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7、關注體溫變化。及時測量體溫,體溫異常時可使用冷水、冰塊、冰袋、冰毛巾等降溫用品,對皮膚、衣服或頸后進行物理降溫,條件允許時沐浴、沖涼。
8、出現不適癥狀及時就醫。若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癥狀,應及時尋求幫助,盡快轉移到陰涼處并及時補充水分;若出現肌肉痙攣,且不適癥狀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