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攝影入門知識手機拍照_攝影入門知識-全球熱門

2023-06-24 06:02:41 來源:互聯網

下面是攝影初學者必看的一些單反基礎知識,幫助你快速掌握單反攝影的使用。


【資料圖】

攝影師的基本道德——永遠不要做一個討厭的攝影師。

1.慎用閃光燈——切勿在會議、舞臺或音樂會等場合使用閃光燈。原因是你的閃光燈會影響到別人。要拍照的時候會影響臺上人的表現,其他觀眾也在看。其次,頂級的閃光燈肯定是不夠的,因為有“閃光指數”這種東西!也破壞了自己圖片的光影。對應措施,大光圈,提高ISO!

2.啪。當你突然發現一個值得拍攝的情況,不妨記錄下這一刻。但是,當你的照片中有某個人物的正面,或者以這個人物為主要構圖對象時,要得到當事人的許可,否則盡量不要發表,除非你是記者。(如果當事人不喜歡被偷拍,就不要偷拍,這是一種不尊重)

好照片=相機拍攝角度的巧妙調整,好的拍攝時機,好的構圖,內心思想拍攝體驗。

攝影的“觀念”

單反相機模仿人的視覺,你眼睛看到的用單反相機準確還原成照片,傳給別人,讓別人也能身臨其境。(個人觀點)

當我們拿起相機準備拍照時,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說你想通過照片傳達什么?是一個人,一件事,還是一個人,一件事?攝影的表達就像寫一篇文章。在寫作之前,你必須“下定決心”,創造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被稱為娛樂中心。

建立一張照片的“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一張沒有立意的照片,也是一樣的“廢片”??匆粡堈掌拖衤犚粋€“語無倫次”的人說話。你不能理解他想說什么。

一張照片只能用來說明一件事!

如果我們試圖用一張照片來表達很多問題,可以說我們失敗了。很多沒用的元素都舍不得做一個構圖,也是美觀有趣的。很多美好的東西在一起,導致觀察者的視覺產生了游走,從而使“立意”下降。

繪畫構圖是加法,簡單的攝影構圖是減法。真正的攝影構圖是在不影響畫面立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增加信息和元素。一切都取決于交流的目的(除了證件照或人像等特殊攝影)。

基礎知識

1.以正確的姿勢拿著相機??梢杂行П苊庀鄼C抖動。避免單手握持。雙手握持時,一只手握住相機手柄,另一只手握住虎口鏡頭的變焦或對焦環。兩只手不要在一條直線上,要形成一個夾角,比較穩定。手持相機時,要用大臂用力握緊身體,放松小臂,否則容易抖動。兩臂前后交錯,形成一個穩定的夾角。

2.多使用光學取景器或EVF取景器。三角形支撐是最穩定的。使用光學或EVF取景器觀看圖片。盡量避免使用LCD查看圖片。因為有了光學或EVF取景器,人們的眉骨可以緊緊地貼在取景器窗口上。配合雙手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3.正確的站姿。射擊時,你應該向前一步。落后一英尺。不要讓兩腳在一條直線上。另外,拍攝時大腿要繃緊,小腿要放松,避免基礎晃動影響穩定性。

4.學會調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因為心跳和呼吸,人其實隨時都在抖。但是我們可以深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然后呼氣,再平穩的吸氣。按快門的時候屏住呼吸,盡量減少抖動。

5.學會半按快門。不看場景就按快門??扉T的行程分為兩步,即相機半按快門開始自動對焦和測光,然后全按快門就會啟動。否則無法正確進行測光或對焦,圖像虛化,曝光不準??扉T按下的時候要穩,要軟。

6.在安全快門時間范圍內曝光。(詳見快門介紹)

7.握著的時候,有防抖的時候盡量打開防抖。安裝三腳架時,關閉防抖系統,避免防抖系統的干擾。

8.不要背著相機包或者手里拿著東西去拍照。如果長時間暴露在外,把裝備都放下來,多余的重量會讓身體失去平衡。容易造成身體疲勞和顫抖。

9.尋找穩定的支持。如果測光值顯示快門速度遠高于安全快門速度且手頭沒有三腳架,可以找一些穩定的支架應急拍攝。比如靠在樹上或者墻上,比一個人站著更穩。當曝光時間在1-3秒之間時,用雙手將相機緊緊壓在支架上,保持穩定,總能得到不錯的效果。有時候,你可以把相機直接放在地上,或者像墻壁一樣的平面上。其穩定性堪比三腳架。如果你在拍攝風景和其他物體,你也可以把相機放在相機包或豆包里自拍。豆包是一種用豆子或陶粒填充的布袋,可以隨意變形,不易磨損相機。

10.善用三腳架和獨腳架?!叭_架看攝影師的態度”。對于剛接觸相機的人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拿相機的手拿不穩。雖然很多相機都有防抖功能,但是無法應對較大的抖動。尤其是夜間拍攝時,抖動更容易造成照片失焦模糊。除了多拍多練,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最靠譜。

11.好好利用RAW格式!如果存儲卡夠大夠漂亮,就用RAW格式。這樣可以保留更多亮暗部分的細節,白平衡和色調也更容易校正,為后期處理提供最大的空間。

光圈

鏡頭內部,一個可變光圈的圓形光孔。這種結構叫做光圈。合成燈

形象地講:光圈就是瞳孔。

光線暗,瞳孔放大,增大進光量。光線強,瞳孔縮小,減小進光量。

光圈大小,決定單位時間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結論:

大光圈,淺景深,背景虛化。同條件下提高快門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后均清晰。同條件下降低快門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理論上,光圈孔徑愈大,影像質素會愈好,但由于像差會隨著孔徑的增大而急劇增加,使影像質素變差。另外,光圈太小則會產生衍射現象(在數碼攝影中,小光圈更會增加曝光時間,使影像出現噪聲現象)令影像像質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兩種現像出現的平衡點,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級。例如50 F1.8,縮到F4銳度最佳!

最佳光圈:

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只鏡頭,無論是定焦還是變焦鏡頭,都有成像質量最好的那一檔或若干檔光圈。在這一檔或這幾檔光圈下,鏡頭的分辨率可以發揮到極致,即達到最大的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指的不是前后清楚的范圍(即不是景深)。

普通鏡頭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圍內,所以才有那種“f8下無狗頭”的說法。而高級鏡頭,即所為的“牛頭”,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較大,即使在全開的情況下,也可能很銳利。這就是人們為什么要花高代價購買牛頭的原因之一。他們進牛頭,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時也是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

F1.2-F1.4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

F1.8-F2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5.6;

F2-F2.8的定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F5.6;

F2.8恒定變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5.6;

F3.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

F4.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F11。

(數據僅供參考)

例如:尼康18-105vr

最佳焦段:35-75

(24畸變小,18畸變最大,105最肉)

最佳光圈:

18端:3.5、5.6

24端:3.8、5.6

35端:5.6、8

50端:8

105端:8

(一般用F8)

騰龍a17 70—300

好用焦段:70-135,

最佳焦段70。

最佳光圈F5.6、F8。

——以上為個人總結

注意:

——A檔光圈優先(攝影師多用此檔)

1.不管拍什么.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門,不然別開最大光圈拍。

2.拍風景請盡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靜物特寫可使用最大光圈縮1~2級之光圈。

4.安全快門請盡量控制在焦距倒數以上.廣角端快門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較保險.若快門不足請提高光圈或ISO。

⑤快門

快門就是相機里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其實快門是一個簡稱,全稱叫快門速度。所謂快門速度,就是在按下快門,反光鏡翻起,快門葉片打開使感光元件感光,到快門葉片關上,感光元件停止感光 其中這一段時間間隔叫做快門速度,簡稱快門。 在攝影術最初發明的那些年,拍張照片曝光時間一般都需要好幾分鐘,大部分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鐘后蓋上,照片完成。

后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為一分鐘,幾秒鐘,1/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這時候用手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等很多種類。

安全快門: 安全速度約為——焦距的倒數。

例如:使用35mm鏡頭,快門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鏡頭時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則圖片就可能糊了。

快門和光圈是配合的。

一般用快門優先,是抓拍,注意提高iso,短焦段,大光圈,三腳架,等一切可以提速的選項。

拍舞臺注意安全快門。

1/4000快門可以抓拍瞬間。

夜晚的車水馬龍 10s+,小溪流水快門稍長,0.5s、1s。

b門功能,從按下到松開,快門開閉時間你自己掌握。

(后面有更詳細介紹)

⑥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指的是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感光度在膠片時代是恒定的,一個膠卷只有一個感光度,因為一個膠卷從工廠里生產出來,膠片上的銀鹽數量已經決定了,是不可變的。數碼時代,CCD/CMOS是感光元件,感受光后產生的電流大小可以通過放大器來調節,因此感光度是可變的。感光度的英文縮寫是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越強。同樣的光圈快門條件下,感光度越高,畫面越亮。

相同條件下,iso越低,畫質越好!iso越高,快門越快!

高ISO雖然速度快,放大后,圖像顆粒粗(即噪點大),不能精細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最低感光度!高ISO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對于D3100:建議晴天100、200。陰天200—800,夜晚手持、抓拍1600,上三腳架可用100.

⑦測光和曝光

測光方式:(就是機器去判斷光的強弱明暗):一般為矩陣,中央,點測光。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因為機器為方便后期,自動曝光會欠曝,導致灰蒙蒙的,白的不白,黑的不黑。所以,遇到白色要加曝光,遇到黑色要減曝光!

3.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4.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后再來拍攝。

5。對于M檔,測光無效,但是會影響液晶屏直方圖信息提示。

手動測光:

1. 尋找畫面中接近18%灰的區塊 。

當拍攝經驗逐漸累積之后.我們就很容易在一個畫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監天.可能是大太陽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綠的草叢,也可能是沒有粉刷過的墻面。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確認進行點測光的地方.應當多多拍攝.然后觀察結果并修正自己的判斷。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來測光

如果判斷中間調的經驗不足或是環境混亂.可以直接將灰卡置于環境光源下,直接對著它來測光。 如果沒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來取代。人的膚色接近18%的灰調.所以自己的手其實就是一張很好用的灰卡。不過要記得別用被太陽曬得很黑的手背.那樣會影響測光結果。

曝光的準確:

拍攝時,準確的曝光是獲取高質量影像的關鍵。后期軟件來彌補曝光不正確的失誤,但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曝光準確的影像,影調自然,顏色飽和、鮮艷;

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暗部層次損失嚴重;

曝光過度,影像的高光部分沒有層次。

1、逆光拍攝,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閃光燈對主體進行補光,如與被攝體距離太遠而導致無法使用反光板或閃光燈進行補光時,可以使用點測光功能對主體進行精確測光,也可以使用測光表走近主體進行入射光測量。

2、被攝主體處于大面積白色背景前

由于大面積白色或淺色背景會嚴重影響測光表的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同方向、同等光線亮度的其它中灰色為主的物體來進行測光,如實在找不到參照物,則可以適當增加曝光補償,至于增加多

少曝光量,要看現場拍攝時白色背景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光線反差的強弱來確定,一般會在1-2 級之間。

3、拍攝黑色背景前的小物體

當被攝體處于黑色或深色背景時,由于黑色或深色的背景會吸收大量的光線,如果使用平均測光模式或多區測光模式都會導致曝光嚴重過度,應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主體進行測光,如相機沒有點測光功能,則可以使用曝光負補償來解決問題,一般來說,隨光線照射到主體上的強弱來決定曝光補償值。

EV 即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要增加曝光量?!霸桨自郊印?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于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曝光補償的調節是經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重要結論:

影響一張圖片是否正確曝光:光圈,快門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聯合決定進光量,ISO決定CCD的感光速度。如果進光量不夠,我們可以開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門速度,還是不夠的話就提高ISO。大光圈的缺點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門速度降低則圖片可能會糊,提高ISO后圖片質量也會下降 。沒有完美的方案,取舍要靈活。

⑧焦段

焦段,簡單說就是變焦鏡頭焦距的變化范圍。 (注意熟悉自己手中鏡頭的最佳焦段,利用好此時的解析度)

標準鏡頭:對于135相機來說,焦距50MM左右的鏡頭——視角在43度左右,標準鏡頭拍攝的照片,透視效果和人眼類似,極其自然,沒有夸張。紀實類的照片使用標頭可以忠實得記錄所看到得東西,因此紀實攝影大師們大多喜歡使用標頭,比如法國攝影泰斗布列松。不同片幅的相機,它的標準鏡頭的焦距是不一樣的,因為對標準鏡頭焦段的定義是指焦距等于底片對角線的長度,對于35mm的底片,也就是135相機使用的膠片,它的標準鏡頭的焦距就是50mm,而其他一些大畫幅的相機,比如120相機使用6X6的膠片,它的標準鏡頭的焦距就應該在90mm左右,其他一些大畫幅的相機也可以計算出其標準鏡頭的焦距。

廣角鏡頭:焦距35MM以下的鏡頭——焦距小于標頭時,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之為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夸張的,呈現明顯得近大遠小得透視效果,強調遠近感,在新聞攝影和風光攝影中使用較多,會產生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中焦鏡頭:焦距為85MM~135MM的鏡頭——比標頭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鏡頭,一般稱為中焦,這個焦段拍攝的照片變形最小,能正確體現被攝體的形狀,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 在人像攝影當中,中焦是最常用的。

望遠鏡頭: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很少遠近感,對景觀的遠近透視有壓縮效果。(易抖動,盡量使用三腳架)

⑨構圖十忌

出色的構圖,能使畫面主次分明,層次豐富,給人以美感。“畫有法,畫無定法”,此合乎辯證法之說也同樣適合于攝影構圖。但只有先掌握其基本規律才能獲得優異的影像。

一忌畫面撐得太滿

有些初學攝影者拍照時喜歡讓被攝主體頂天立地地充滿畫面,缺少空間,不僅給人以壓抑之感,且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過程中進行裁剪,畫面容易出現削頭砍足、景物殘缺的弊病。

二忌地平線傾斜

有的拍攝者為了將一些高大的景物(如寶塔、高樓大廈) 拍全,便在取景時采取了讓畫框傾斜的方法,這勢必造成地平線傾斜,畫面失衡,視覺感受令人很不舒服。

三忌頭撞南墻

拍攝側面的人像或帶有向前沖勢態的物體時,沒有在畫面主體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間(或將大量空間留在了其后面),給人一種頭撞南墻之感,畫面顯得沉悶、壓抑。

四忌附加物纏身

背景選擇不當,產生了煙囪長在了肩膀上、腦袋上冒出大樹杈等現象,破壞了人物原來的形象。

五忌落格

當被攝者與高大的襯景在一起時,顧景不顧人,一味將鏡頭抬高,結果景是拍全了,人物在畫面上卻常常只剩下個腦袋,落在畫面的下端,非常難看。

六忌畫面分裂

取景時沒有處理好地平線的位置,將其置于畫面正中,于是畫面被一割為二,呈分裂狀,缺乏和諧、統一之感。像附圖,作者適當地處理好了地平線的位置,使畫面顯得很美好。

七忌喧賓奪主

在畫面中過多地表現了陪襯體,使主體處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八忌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時缺乏忍割愛的精神,“魚”取,“熊掌”也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畫面無主次、少頭緒,結構松散、雜亂無章的現象。

九忌各顧東西

神情不一致在拍攝眾人合影照時,人物的位置沒有安排好,不能形成一個向核心靠攏的趨勢,畫面形勢呈分裂狀,與所表現的主題不相符合。

十忌畫面失衡

在構圖時沒有顧及畫面的影調結構、色彩結構的協調,造成畫面色彩、影調失衡,影響照片的效果

⑩“六防”美化構圖

一防“滿”

有些初學者在構圖時喜歡讓被攝主體頂天立地充滿畫面,這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的剪裁。而且由于畫面太滿:照片通過擴印機印放出來后,容易產生景物殘缺的現象。

二防“頂”

攝影者在拍攝側面人像或帶有前進趨勢的運動物體時,沒有在畫面主體的前方留下一定的空間(或將大量空間留在了主體后面),會使畫面顯得沉悶、壓抑。

三防“不當”

拍人物照時背景選擇不當,以致出現煙囪長在肩膀上,頭上冒出樹權等情況,破壞了人物形象。還有,當人物與高大的背景合影時,顧景不顧人,一味將鏡頭抬高,結果背景拍全了,可人物在畫面上只剩下人物的頭部,導致視覺不舒服。

四防“亂”

取景時沒有突出主體,造成了畫面無主次、結構松散、雜亂無章。有時在畫面中過多地表現了陪襯體,反而使主體處于次要的地位。

五防“平”

在構圖上,不同明暗的色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了明和暗,畫面中的影像才會有立體感。應通過明暗色塊的巧妙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使被攝主體顯得鮮明突出。

六防“斜”

有些攝影者為了將一些高大的景物(如高塔、大廈)拍全,便在取景時將畫框傾斜,如此構圖,會造成地平線傾斜,使畫面失去平衡,視覺不舒服。其實,對此我們可在攝影時采用一些措施來解決弊病。如與被攝體拉開距離、采用長焦距鏡頭、選擇高角度拍攝等。

有關藝術 :

光線: 光線是攝影構圖的基礎和靈魂。攝影主要是根據光線本身的色溫和強度來控制畫面.通過光線的照射角度來把個人情感融入照片之中。在選擇、處理光線時就必須隨時隨地考慮拍攝對象周圍的環境對畫面光影結構的影響.自然光是不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取遮擋、反射等方法調節:人工光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可以隨意控制造型效果.并使之發生變化。在復雜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混合時.要注意控制色溫的一致。

色彩: 如果說光線賦予照片以生命,那么.色彩就給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作為攝影構圖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在構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拍攝時通過畫面色彩構成的主觀控制.把色彩元素進行設計、提煉和選擇搭配.拍出來的照片就會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從而渲染、烘托出主題和內容所需要的情緒基調和特定氛圍。

1、對比色的和諧:是指互補色之間的關系,如紅與綠配置得當也能得到和諧的效果。

2、鄰近色的和諧:如黃與橙、藍與綠等,會呈現出一派寧靜的色調,給人以一種超凡脫俗的和諧。

3、類似色的和諧:亦稱同種色的和諧,如深紅與淺紅、深藍與淺藍等。4、消色、光澤色與其它色的和諧:消色包括黑、白、灰三色,光澤色包括金、銀色。消色、光澤色與其它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達到完美的色彩效果。 不同快門速度和光圈組合的作用

影調: 影調是指畫面中的影像所表現出的明暗層次和明暗關系.它是處理畫面造型、構圖及烘托氣氛、表達情感、反映創作意圖的重要手段。從黑白攝影來看.影調的主調可以分為三類:高調、低調、中調(灰色調)。不同的影調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調的明快、淡雅,低調的莊重、深沉,中間調的和諧、平穩等。影調只有與具體的形象、物象相結合.才能賦予作品以鮮明的、生動的感染力。

線條: 線條一般是指畫面所表現出的明暗分界線和形象之間的連接線.在構圖中合理地利用線條可以傳達不同的情感。根據線條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外部線條和內部線條。外部線條是指畫面形象的輪廓線.內部線條則是指被攝對象輪廓線范圍以內的線條。根據形式的不同,可將線條分為直線、曲線兩類,直線又有水平線、垂直線和斜線之分.水平線易產生寬闊之感。在拍攝風光時.常以水平線作為構圖的主線條。垂直線易傳達高聳、剛直之感,如林立的樓群、挺拔的樹木、高峻的山峰等:曲線則指一個點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并發生變向后所形成的軌跡。曲線給人以優美,柔和、輕盈、流暢的感受。

有關忠告:

1:拍攝外景人像的時候光圈不要開的太小,這樣比較容易控制景深

2:盡量選擇在散射光線下拍攝,也可讓被攝者站在逆光環境下(利于被攝者的身體輪廓被太陽光勾畫出來)但是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眩光的出現

3:躲避 正午陽光 的直射,外景人像拍攝應該選擇合適的天氣和時間

4:善于利用背景坐人物襯托和對比

5:光比,反差不要太大

6:多變換拍攝角度,試看從未拍過的角度來展現人物,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全方位觀察被攝者,抓住其最美的一面, 可以用抓拍,搶拍來抓取,效果一定不錯

8:人和背景不能重疊:外景人像的大忌是人和背景的重疊

9:靈活地運用景深:可以在拍攝時運用不同的景深來實現不同的表現效果

10:人景交融:外景人像雖然是以人為主體,但是景色不僅僅是一個陪襯

11:和諧的色調:再美的景色,如果不能和人物諧調,營造出和諧的氣氛來,都是失敗的

12:廣角來表現空間:在外景拍攝中,為了獲得更加豐富的空間效果,廣角的使用也非常廣泛

13:構圖的原則是平衡:不要機械的使用,黃金分割點"讓景物和陪襯體與主體人物相互應,這樣就取得了一種動態的平衡

14:構圖的另一原則就是簡潔:一幅畫面不能出現很多重點,這樣不僅會失去其應有的平衡,而且導致畫面的凌亂,不知所云

15:對臉部測光:一般情況下,應該對臉部進行測光

16:一雙賊眼,一雙快手:把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都記錄下來,準備應用 舞臺攝影的要點

速成技巧:

1、拍靜物、花卉魚蟲

A檔,光圈F5.6以上盡量大,焦距50以上,靠近被攝物可使背景虛化。光線強iso100,光線弱iso400以內。鮮艷模式,中央或點測光,注意對焦,可用居中、對比構圖(四周留空間),機位降低、半蹲或平視。圖片太暗適當+0.7EV曝光補償。

2、拍人

A、M檔。若拍人物特寫:參照拍靜物,銳度適中,注意對焦在眼睛或重點部位,居中構圖;若拍人景搭配,中等光圈F8,焦距最廣,構圖三分、黃金分割。iso100盡量低,raw格式,注意臉部曝光正確,因寬容度不足導致其他部位過黑、過曝,可后期曲線拉回。人物著裝顏色要區別背景。動作姿態:頭痛牙痛肚子痛腿痛、仰望天俯視地、落寞背影、舒展起跳等,可借助身邊道具。

3、拍景

A、M檔。晴天iso100,、F8、1/200左右,陰天iso400,A檔整體測光。廣角體現廣闊(有畸變),中焦寫實,長焦切割空間造虛化。注意安全快門。介紹幾種濾鏡:UV(紫外線濾光鏡),作用保護鏡頭鍍膜;CPL(偏振鏡),作用增色、消除玻璃水面反光;ND(中灰密度鏡),作用減少進光量、延時,拍水神器;GND(中灰漸變濾鏡),作用前期天空顏色漸變,有藍橙綠灰等種類。如遇光比過大(天太亮景太黑),則保證景物正常曝光,鏡頭中天空部分用黑卡紙遮一會兒,減少進光量。

4、拍夜景

M檔。上三腳架iso100,沒有則iso1600以內,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開啟降噪,raw格式。1、F8以上小光圈(如F11)可以使燈光出現星光,注意安全快門。2、凈化場景:延長曝光時間(如F22,iso100,快門10-30秒),行人可從畫面上消失,不留痕跡,反光板預升減少機震,遮住取注意安全快門景器、避免雜光從后進入影響畫質。流動車軌同理。3、拍光斑:最大光圈,最遠焦距,正對散布的光源,手動對焦擰出光斑,或對焦最近的前景。

5、夜間人像

M、夜間人像檔。原理是采集二次曝光(一次閃捕捉人物,一次閃捕捉背景)。上腳架、或穩定依托調,自動白平衡,iso400左右。M檔:F2.8-8,慢速同步閃光,后簾閃光模式。夜間人像檔:參數無需調整。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再閃一次,所以中途人不要離開和晃動。可實現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漂亮,不至于一團黑。

6、追拍,拉焦,旋焦

追拍:T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門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度追著車輛移動(有腳架便于控制方向),可營造動感的車輛效果。運動中的人同理。光強弱決定iso大小。

拉焦:T檔,快門1/30左右(需搭配變焦鏡頭),先對焦,按快門瞬間擰動變焦環,即拉伸鏡頭(過程中保持手臂穩定),可拍出徑向縮放、光線拉伸效果。上腳架可延緩拉焦動作,如小光圈配合快門2秒勻速擰動,可實現更細膩更有變化的效果。

旋焦:T檔,快門1/30左右,先對焦,按快門瞬間,以鏡頭中心為軸(Z軸),小角度晃動機身(XY平面內),過程中保持身體穩定,可拍出徑向旋轉效果。多用于小物件在中央部位,四周陪襯雜亂的場景。

7、拍流水或噴泉

T檔。噴泉:快門1/200足以凝固水珠。適當光圈,注意對焦。流水:上腳架,iso100,快門1/50左右,可拍出綢緞絲感。若在黃昏天色漸暗,F16,快門2-10秒,可使絲綢感更細膩。運用ND濾鏡效果更佳。注意構圖和機位,前景中景遠景需俱全。

8、拍煙花

M檔,使用快門線,三腳架,F8,B快門:從煙火騰空瞬間按住快門,綻放墜落后松開。在2枚煙火間隔時間,用黑板紙遮住鏡頭,可拍出多煙花重疊效果。水平轉動機身角度,可拍出整排壯觀煙火。

9、拍鳥和月亮

拍鳥:A檔,iso100,長焦鏡頭(200以上焦段),最大光圈,如機器高端可追焦,則設置連續自動對焦,放連拍。如機器普通,則上腳架耐心等候,預先對焦在鳥兒可能落的位置,后切換手動對焦,取消raw格式(因SD卡讀寫速度限制),放連拍。

拍月亮:M檔,上腳架,iso100,長焦鏡頭(300以上焦段),F8-10,快門根據夜色明暗調整,最好液晶屏取景,放大手動對焦。

10、拍水滴和煙霧

水滴:M檔,iso100,F8,快門1/200,無線引閃器,外置閃光燈(指數1/8左右)。機位與水面接近,容器和背景要干凈,用滴管或者吊水瓶上方固定位置,用鉛筆點住落點,自動對焦后切換手動對焦,閃光燈放正上方、側后方、正后方效果均不同。掌握滴落的節奏,放連拍。多多耐心嘗試。

煙霧:設置同拍水滴。深色背景,閃光燈放側后方,對焦方式同拍水滴。

以上就是關于 攝影新手入門必看的單反基礎知識 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