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構建區域公用品牌 助推海南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
□ 楊傳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預制菜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并在今年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作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被列入今年海南一號文件。
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是一個地域的產業主體和形象代表,對于保護地方傳統文化、開發特色資源、推動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基本現狀
近年來,海南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以文昌椰子雞為代表的多個預制菜產品成為銷售“爆品”,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效應漸趨明顯,預制菜產值快速增長。經測算,2018年至2021年海南省預制菜產值持續上升,從61.94億元增至80.19億元,預計到2027年或將突破300億元。眾多海南企業開始搶灘預制菜產業,據調查,生產預制菜的企業從2020年不到10家發展到目前的60余家,其中,18家為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主要分布于海南10個市縣,產品涉及即食、即熱、即烹、即配四大類近1000個品種,遠銷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和全球25個國家、地區;產品原料90%以上來自本省,有效帶動農產品進入大市場,促進了鄉村產業振興。
海南構建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的優勢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的優勢。
海南預制菜產業原料供應優勢明顯。海南素有“天然大溫室”“百果園”“南藥寶庫”等美稱,擁有優越的光熱資源,是發展熱帶作物、水果、香料和冬季瓜菜的理想場地,特有的生物資源超過500種,是椰子、胡椒、香茅、斑蘭等原材料的主要產區,部分原料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多種水果位于全國特早熟優勢區,為海南搶占果蔬類預制菜市場提供了原料保障。海南還是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在羅非魚、金鯧魚、石斑魚等預制菜的水產品原料養殖和加工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此外,還有文昌雞、嘉積鴨、定安黑豬等地域特色禽畜類預制菜原料。海南在原材料方面具有“鮮”和“特”的品牌優勢。
國家戰略定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叭齾^一中心”是中央對海南發展的戰略定位,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推進口岸規劃與建設、非設關地布局與建設、稅收政策安排、“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等11個方面60多項重點任務,這也為預制菜產業發展和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自由貿易港政策和供應鏈區位優勢突出。隨著諸多自貿港政策的落地實施,海南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格局和制度體系。通過自貿港政策的加持,海南預制菜產業可更好地實現人才、技術、資金、原料等資源要素集聚。同時,海南地理位置優越,緊靠粵港澳大灣區,與東南亞毗鄰,靠近國際深水航道,便于發展外向型經濟,可通過“買全球賣全球”的方式做好預制菜公用品牌建設。
行政區劃和地理條件整體性好。海南自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建設了完善的交通網絡,實現島內各市縣的緊密聯系。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具有省直管市縣的獨特優勢,市縣之間流通便利,利于資源集中整合,為構建統一區域公用品牌提供了便利。
(二)構建區域公用品牌需解決的問題。
預制菜缺乏清晰的產業定位和品牌特色。目前,海南缺乏對預制菜產業的頂層設計,未能充分利用國家賦予海南的戰略定位所帶來的機遇,對預制菜產業進行準確定位,缺乏對產業的合理布局和統籌指導。眾多企業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盲目跟風進入預制菜領域,造成了產品結構不合理,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通過走訪發現,省內主打文昌椰子雞預制菜的企業至少有4家,口味接近;水產品預制菜中,以羅非魚為原料的酸菜魚產品也存在相似度較高的問題。甚至由于仿制門檻低,還出現了省外預制菜企業仿制生產文昌椰子雞產品的情況,影響了市場對該產品的認知。
行業企業發展水平較低,資源整合能力弱。海南現有60余家預制菜生產企業,僅有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和16家省級龍頭企業,其他均為中小企業,生產設備落后、工藝水平低下,加工能力不足,無法與省外的大型預制菜企業競爭。海南的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加之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不高。
創新能力不足,未形成與市場契合度高的系列瓊味產品。與國內一些創新型發達地區相比,我省預制菜產業總體創新活力仍然不足,產品創新主要集中在少數龍頭企業。此外,創新人才匱乏,創新成本較高,創新性不夠,使得海南大多數預制菜產品存在技術含量低、特色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
意見建議
建立預制菜公用品牌標準化體系和監管體系。健全預制菜生產全程可追溯體系,保障品牌下的預制菜產品品質和安全,依據熱帶農產品易腐、不易貯藏和運輸等特性,建立健全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系列標準,鼓勵生產企業開展自愿性認證。加強與標準化協會、行業協會合作,不斷健全完善產品標準。建立完善預制菜質量監管體系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開展嚴格的市場監管,提升產品整體質量水平。
搭建預制菜公用品牌服務平臺。依托預制菜公用品牌平臺,開展扶弱小、優服務、強支持、聚合力、建品牌等工作,突破預制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多而散、小而弱困境,將小、散、弱預制菜品牌資源集中起來,從“單打獨斗”轉至“聚集成團”,充分發揮品牌集約優勢。組建公用品牌專家服務隊伍,整合科研院所、專業機構、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方面力量,開展基礎研究、營銷推廣、人才培養、監管服務等工作,為納入公用品牌的企業做好信息服務、業務交流、品牌展示和消費索引,打造綜合服務窗口。發揮品牌平臺對接服務的優勢,幫助政府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政策、資金精準支持。
提升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市場認可度。建設預制菜公用品牌的生產場景、食材場景、門店場景等消費者體驗平臺,以及通過云端商超展示綠色有機預制菜康養產業,組織、引導旗下品牌積極參加“冬交會”“消博會”等展會,開展預制菜品牌產品線下營銷活動,與媒體加強合作,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優勢,不斷宣傳和打造海南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開展市場消費研究,建立科學規范、具有公信力的品牌跟蹤評價機制,并依據評價做好品牌建設的調整。
吸引優質企業加入并壯大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利用自貿港背景下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加工產業園的產業基礎,積極招商引資,吸引有實力的國內外預制菜企業到海南投資辦廠,引導其加入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同時發揮這些企業優勢,服務預制菜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帶動一批優質預制菜中小企業發展。
加強對瓊味預制菜的研發和推廣。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建設要把發展瓊味預制菜作為體現自身特色的重要路徑,鼓勵企業生產以本島四大名菜以及手指檸檬、黃燈籠等熱帶果蔬和胡椒、斑蘭、香草蘭等特有調味品為原料的預制菜產品,發展壯大以本土原料為主的瓊味預制菜產品,同時發揮政策優勢,采取進口優質食材與本地原料相結合方式,創新菜品,提升消費者對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的認可。
做好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人才隊伍建設。支持組建海南預制菜創新團隊,充分利用自貿港人才政策,遴選預制菜相關學術、技術人才擔綱團隊技術核心。吸引支持、維護品牌建設的各路人才加入品牌建設,實行階段性考核,建立競爭性淘汰機制。
做好海南預制菜公用品牌維護。建立公用品牌旗下子品牌的監督、退出機制,以品牌平臺標準維護品牌形象。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引導品牌旗下企業嚴把質量關、標準關、服務關。
(海南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