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漂浮式風電技術將成為深遠海風電開發的重要方向。隨著近海風電資源利用趨于飽和,全球風電開發的腳步正邁向資源豐富的深遠海。歐洲地區受益于良好的海風資源和地理條件,漂浮式項目并網經驗豐富,目前全球共計裝機的200MW 漂浮式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歐洲;我國漂浮式風電起步較晚,2021年起有多個示范項目陸續開建、投運,疊加沿海省市出臺的一系列深遠海政策規劃,未來幾年漂浮式風電市場規模將持續提升。
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商業化應用面臨供應鏈和成本挑戰。
漂浮式與底部固定海風項目的主要區別在于風機支撐結構。漂浮式風電基礎包括立柱式、半潛式、張力腿式和駁船式,預計未來半潛式和立柱式基礎將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形式。風機功率與風電場容量大型化趨勢下,全球漂浮式風電造價由2008 年的30 萬元/kW 降至目前的4 萬元/kW。DNV 預計,2030年后漂浮式風電LCOE 將降至50-100 歐元/MWh,技術規模化與降本相輔相成。行業降本的同時加強控制供應鏈風險,漂浮式風電實現商業化指日可待。
漂浮式風電發展空間廣闊,中國成為全球漂浮式風電累計裝機最多國家的同時,開啟綠氫生產新模式。預計未來30 年間,全球漂浮式海風裝機容量將達300GW。漂浮式風電發展不可避免地對環境產生影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需進一步跟蹤研究。漂浮式風電產業高增下,貢獻大量可再生能源電力,海風制氫將有效解決大規模海上風電并網和消納難問題,目前海上加氫站+運輸船方式輸送氫氣兼具成本和技術優勢。全球各國積極布局漂浮式海風制氫,我國即將打造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項目。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短期劇烈波動風險,風電項目延期及裝機不達預期風險,漂浮式海上風電產業化不達預期風險。宏觀經濟下行風險,全球政治形勢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