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關完小以黨性鑄師魂,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貢獻力量。
紅網時刻新聞6月21日訊(通訊員 陳勇 李勇)“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6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桂陽北關完小舉行。今年以來,桂陽北關完小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引導全體教師敬業修德,奉獻社會,逐步構建起“黨建+師德師風”融合創新的新模式。
為充分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北關完小以開展教師思政示范課的形式,以黨風帶教風,以黨性鑄師魂,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貢獻力量。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靈活接地氣,做到了善于引導、巧用案例、結合地域特色文化,營造了濃厚的學習實踐氛圍。通過思政課堂,示范帶動,用紅色文化的精神財富,滋養師生的家國情懷,喚起學生們的責任意識,激發出努力成才、立志報國的豪情。
北關完小以開展教師思政示范課的形式滋養師生的家國情懷。
北關完小黨支部精心打造“師德高尚、師風優良、業務精湛、追求卓越”的師德文化高地,培養儒雅學子風范,構建儒雅師生關系。學校通過“黨員之星”“師德之星”“教學之星”“管理之星”等每月之星評比活動,樹立優秀教師典型,激發全體教師的內驅力,涵養儒雅氣質。
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學校以黨員的高標準來加強全體教師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弘揚高尚師德踐行工匠精神。學校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群志愿者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讓志愿者教師與學生“結對子”,給他們父母般的關愛,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建立自信,讓留守兒童更加理解父母,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北關校園營造了人人重師德,個個講師德的良好氛圍。
同時,學校黨支部組織少先隊員積極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快樂,積極打造“文明校園”。
“思政課堂充分汲取了桂陽本土文化的‘鮮活養分’,唱響了新時代的主旋律,貼近師生的校園生活,也走進了他們心里。”桂陽北關完小黨支部書記、校長楊紅勇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