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開國皇帝,說起來大家可能都知道。他與亂世中起家,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并由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他以杯酒釋兵權,消除藩鎮,以文治國,加強了中央集權,他發展農業,健全科舉,整頓吏治,為宋王朝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趙匡胤稱帝時才33歲,不過他從21歲離家,在外拼搏了十幾年,早已磨練成一個成熟老練的政治家,他憑借武力奪取了后周政權,這在五代十國的政治變動中非常普遍。所以其他權臣同樣有野心,他們時刻覬覦趙匡胤的皇位。但是趙匡胤政治手段還是挺厲害的,先是對后周舊臣們一施恩那副為主。他厚遇柴宗訓和符太后。將后周舊臣原封不動的照搬為宋朝開國功臣。這樣讓很多舊臣都心甘情愿的為新朝效力。
不過總歸有人不愿意臣服,起兵作亂的,后周顯德七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起兵叛亂。北漢也趁機侵擾,而后周太祖的外甥李重進也準備在揚州起兵響應。面對嚴峻的局勢,宋太祖并沒有慌亂。他首先用高官厚祿和寓意永保富貴的“丹書鐵券”穩住李重進,接著就命皇帝趙匡胤義及大臣趙普等人留守京城,自己親自領兵討伐李筠。皇帝親征,宋軍士氣高昂,很快就打敗了李筠的叛軍,又趕走了北漢的軍隊。李筠被逼的走投無路,最后自焚而死。
建隆二年,宋太祖宴請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就喝到半醉,他感慨到:“要不是靠你們扶持,我也不會有今日,可當了皇帝后,我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還不如做節度使逍遙自在啊!""石守信等人忙問其故。太祖鄭重說道:“我這個位置誰不想坐”眾人大驚,紛紛下跪叩拜表忠心。并請皇上指一條明路。
其實太祖心里早就有了算盤,所以順水推舟就把心里的決定說了出來。他說:人生苦短,若不能及時行樂,實在可惜!你們何不交出兵權,多置些良田美宅,既能安享富貴,又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份產業。我在與你們聯姻,這樣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你們也能日日美酒佳人,快活一輩子,豈不更好?眾將聽了皇上的話第二天就識趣的交出了兵權。
為了安撫這些交出大權的功臣,宋太祖不僅賜給厚賞,而且認真履行聯姻承諾。太祖有一妹三女,其中三人都嫁給了被釋去兵權的功臣,功臣們失去大權,卻成了皇親國戚,心里稍微也算平衡了一下。于是,君臣皆大歡喜。比起歷史上許多開國皇帝大殺功臣的做法,這種方式無疑是以最小的代價來鞏固集權。
但是太祖機關算盡,總還是百密一疏。有一個人的兵權他沒有削去,那就是趙匡義,也就是后來的宋太宗。太祖病倒后,進宮與兄長談話,至于談了什么,無人知曉。沒過多久,趙匡義就跑出來了,大叫著讓太監去叫皇后何皇子前來。當皇后趕到,宋太祖已死。太祖死后,趙匡義就繼位了。從此稱霸天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