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記者 周千清 李瀟 劉云鶴
視頻記者 張錫坤 康慧盟
長在菏澤曹縣地頭的小蘆筍,在當地政府和企業持續的科研創新和全產業鏈生產格局下,走出了“國際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帶著泥土的白筍,在企業的加工下,一分三段滿足歐洲三國不同的飲食需求。2022年,全國蘆筍罐頭年出口量達7萬多噸,僅曹縣蘆筍罐頭年出口量就達4萬多噸,占全國的60%以上。蘆筍啤酒、蘆筍飲料……曹縣的蘆筍深加工產品達到30多種,通過深加工技術,將一根蘆筍從葉到根再到皮,做到了吃干榨凈,填補了我國在蘆筍研發加工方面的多項空白,也大大拉長了蘆筍的產業鏈條。
曹縣已成為目前國內蘆筍種植面積最大、加工能力最強、產品質量最優、出口創匯額最大的縣,蘆筍產業已成為曹縣最具優勢的外向型農業產業。日前,記者來到曹縣,揭秘曹縣最具優勢的外向型農業產業。
一根蘆筍賣三國
從田間地頭走上國際餐桌
“把一根蘆筍切成三節做成罐頭,筍尖賣到法國,筍段賣到德國,筍根賣到西班牙。”在位于曹縣的菏澤盛慶食品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劉生自豪地說,“一根蘆筍能賣三國!”
一根小小的蘆筍,如何能在三國之間游走?又是如何在曹縣這塊土地上演繹出一段產業傳奇的?
走進菏澤曹縣,從田間地頭到研發生產,一根蘆筍的“出國路”清晰的呈現出來。
每年的4到6月份,是曹縣蘆筍的豐收季,筍農們也迎來了繁忙的日子。“我們一天挖兩次,早晨五六點鐘挖一次,下午四五點鐘挖一次,一天可以挖100多斤。”在菏澤市曹縣蘇集鎮水牛陳村的地頭上,筍農王金田正挎著小筐挖蘆筍。王金田家里種了三畝蘆筍,除去成本每年能增收三萬多元。
作為曹縣種植蘆筍面積最大的鄉鎮,蘇集鎮蘆筍種植面積2.5萬余畝,蘆筍年產量達到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是全國主要的蘆筍產區之一,年產值過億元。“蘆筍作為蘇集鎮的特色產業,我們以白集為中心規劃建成了萬畝蘆筍基地,大力發展蘆筍產業。每年從清明開始,持續3個月,是蘆筍豐收的時節。”蘇集鎮副鎮長邵凱說。
蘆筍主要以罐頭的形式走出國門。曹縣作為全國最大的蘆筍種植基地,也吸引了一批蘆筍龍頭企業扎根。“之所以選擇在曹縣建廠,第一是因為曹縣蘆筍種植面積比較大,大大縮短了從采購到加工的流程,保持了蘆筍的鮮度。同時,曹縣大部分土地屬于沙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種植出來的蘆筍顏色白、形狀直,做成成品后裝在玻璃瓶里比較美觀,更能提高消費者的食欲。”劉生說。
作為蘆筍罐頭全國出口量第一的盛慶食品有限公司,為打開國際市場,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 在歐洲銷售的時候,發現法國人只吃筍尖,后邊扔掉;德國人吃中間,兩頭扔掉;西班牙人喜歡吃粗筍,把筍尖甚至中間都扔掉。抓住不同國家消費者的不同飲食習慣,劉生他們開始在產品加工上動腦筋,推出“一根蘆筍賣三國”的新模式,不僅滿足不同國家消費者的需求,還實現了一根蘆筍的利潤最大化,也讓企業的生產成本下降了5%。2022年,這家企業的蘆筍罐頭產銷量比2021年增加了15%。
近幾年,全國蘆筍罐頭產量持續增長,2022年,全國蘆筍罐頭年出口量達7萬多噸,僅曹縣蘆筍罐頭年出口量就達4萬多噸,占全國的60%以上,曹縣已成為國際市場蘆筍罐頭主要供應地,產品主要出口美國、西班牙、德國、秘魯、日本、新加波等美洲、歐洲和東南亞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創新深加工技術
從葉到根再到皮吃干榨凈
“好喝,比一般的啤酒要更甘甜。”在山東巨鑫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鑫源)的產品展廳里,剛被打開的一罐啤酒散發出一股清新的蘆筍味,喝上一口,味道清香甘甜。這是巨鑫源通過創新深加工技術制作的蘆筍啤酒,銷量可觀。這只是曹縣創新蘆筍深加工技術的一隅。蘆筍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近幾年,曹縣的蘆筍企業對深加工技術研究不斷深入,先后開發了蘆筍保鮮、蘆筍汁、蘆筍粉、蘆筍啤酒、蘆筍膠囊、蘆筍茶等30多個品種。其中的典型代表巨鑫源已成功研發出數十款蘆筍深加工產品,并有多款產品獲得了歐洲有機認證和美國有機認證。此外,巨鑫源還在歐洲申請了專利,這標志著曹縣的蘆筍深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受到了認可。
“我們在蘆筍深加工方面,可以說填補了我國在蘆筍研發加工方面的多項空白,對曹縣的蘆筍資源,從葉到根,再到皮等下腳料做到了吃干榨凈,大大拉長了蘆筍產業鏈條,提升了蘆筍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巨鑫源總工程師周長生介紹,這些產品的開發,不僅提高了蘆筍的附加值,也滿足了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
作為曹縣的一家本土企業,該公司研發出來的蘆筍種子高產、筍型佳,深受筍農歡迎。今年四月份,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度耐鹽堿的蘆筍新品種航天6號在菏澤曹縣問世,并開始全面推廣。
據了解,航天6號蘆筍是由巨鑫源、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所、杭州浙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歷經三十年而培育的新品種。
“航天6號蘆筍新品種更高產,較傳統蘆筍品種有著更加精致的口感,更加豐富的營養成分。新品種的推廣,能有效凈化蘆筍種子市場。”周長生說,今年年初,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已經受理了航天6號蘆筍新品種的品種權申請。這是國內第一個申請品種權保護的蘆筍品種。
從進口種子到自主研發
產量提高40%以上
青堌集鎮是曹縣最早種植蘆筍的鄉鎮,而劉保真家算的上是該鎮第一批種植蘆筍的農戶。那時,蘆筍引進的是國外淘汰的老品種、用的是陳舊的管理技術,蘆筍的產量一直不高。“當時我從農校畢業回家,看家人和父老鄉親們種植蘆筍那么辛苦,產量卻很低,就想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技術,培育出更高產的種子、找到更高產的種植方法,解決產量問題。”劉保真說。
從那以后,劉保真認準了蘆筍科研這條路,一走就是20年,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國內屈指可數的蘆筍專家。他培育的蘆筍新品種“2000-3F1”“盛豐F1”,比國外進口品種產量提高40%以上。
劉保真算了一筆賬,“以前國外進口的品種,今年栽下去明年一年不見效益,到后年才收幾百斤,第三年才能有1000斤左右的產量;我們自主研發的新品種,今年種下去到明年就能達到2000~3000斤的產量,后年能達到3000斤以上的產量,到第三年進入高產期,在黃河流域可以達到4000斤以上。”
除了在蘆筍加工和深加工方面的成績,曹縣還在蘆筍種子研發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早年,曹縣的蘆筍種植主要以進口種子為主,但隨著技術的積累和研發的加強,曹縣現在已經實現了蘆筍種子的自主研發和生產。曹縣農業農村事業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汝鋒介紹,曹縣蘆筍面積已發展到10萬畝,占全國蘆筍面積的六分之一,截止目前,蘆筍平均畝產量1200公斤左右,蘆筍價格每公斤9--11元,按此價格計算,每畝收入可達10000-13000元。每畝投入3500-4500元左右,畝純收入6500-8500元。
曹縣已成為目前國內蘆筍種植面積最大、加工能力最強、產品質量最優、出口創匯額最大的縣,蘆筍產業已成為曹縣最具優勢的外向型農業產業。
曹縣蘆筍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省、市、縣蘆筍種植與加工業的發展。山東的單縣、牡丹區、定陶,江蘇的豐縣、沛縣,河南的商丘、永城、周口等地紛紛依托曹縣蘆筍市場發展蘆筍產業,目前,曹縣已成為國內主要的蘆筍集散地。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