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與藝咚咚大眾藝術平臺共同發起,關于開通非遺宮廷藝術版塊的相關工作會議在京順利召開并達成合作共識。會上就非遺聯盟入駐藝咚咚平臺,如何開通非遺宮廷藝術版塊,通過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的工作推動與藝咚咚平臺的統籌助力,希望能夠攜手探索非遺當代實踐發展之路。
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秘書長、副研究館員、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建業,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飛,雕漆技藝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志剛,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蒙鑲"代表性傳承人吳中鳳,"泥人張彩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曉靜,北京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項目傳承人董瑞京,"葡萄常"技藝傳承人常弘,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王建,"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大東,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非物質交化遺產京派內畫代表性傳承人高東升等出席了會議,針對藝咚咚平臺的行業優勢,深入探討入駐藝咚咚對非遺文化產業能夠帶來的市場機會與改變。
首先藝咚咚平臺的運營總監劉尚群老師為大家系統而全面的介紹了藝咚咚平臺的項目運營模式與運營現狀。藝咚咚平臺是由我國社會學家于建嶸老師發起,針對藝術品網上交易普遍存在的亂象,為傳統藝術市場中的藝術機構、藝術家、藏家及大眾藝術愛好者之間建立一個高效、開放、垂直的藝術共享平臺,為藝術市場提供專業、可信賴的藝術品消費服務,為藝術行業提供智慧化的藝術數據及互聯網電商服務綜合解決方案。藝咚咚平臺現已入駐逾百家知名藝術機構,聚集了大量優秀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在為大眾藝術消費市場提供可靠交易平臺的同時,也為藝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思路。
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秘書長楊建業作為主持進行發言,希望通過與藝咚咚的合作,為非遺傳承人項目開拓一條全新的渠道,能夠進入更好的市場。2018年6月,在東城區委組織部的支持下,楊建業組建并擔任秘書長的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正式成立。多年來,積極探索非遺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推動非遺與旅游市場高度融合與創新,更好地推薦非遺傳承人的當代傳承實踐成果進入市場;推出多項扶持措施,助力非遺項目"展品"向"商品"的轉化;組織及參與大型研討會、論壇及貿易促進等活動,為非遺推廣探索廣泛傳播率的方式方法,多年來為非遺文化的推廣發展不遺余力。此次與藝咚咚的深度合作,是將非遺文化與傳承項目互聯網化、市場化、商品化更具體的實踐。
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飛也從非遺技藝的傳承脈絡、傳統文化創新等角度就非遺項目的發展發表了相應的觀點,為藝咚咚非遺宮廷藝術版塊的具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指導方向,也期待在日后的合作中雙方能夠共同聯手更好地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
雕漆技藝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志剛,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蒙鑲"代表性傳承人吳中鳳,花絲鑲嵌項目傳承人董瑞京,"泥人張"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姚曉靜,"葡萄常"技藝傳承人常弘,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王建,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大東,京派內畫代表性傳承人高東升等,針對非遺產品入駐藝咚咚平臺提出了很多更切實際的需求和期待。見人見物見生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理念。藝咚咚也希望通過平臺的雙認證機制與大眾藝術市場的運營模式,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大眾溝通的平臺,讓大眾能夠更了解非遺技藝背后的故事,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為非遺產品的商品化進程開辟新的途徑。
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于2018年6月8日在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聯盟吸收了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石景山區、豐臺區、昌平區和房山區的非遺傳承人、非遺管理、研究人員和致力于非遺市場化發展的企事業高管人員,是為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發展高地,培養非遺傳承與發展領域產、學、研一體化人才成立的綜合服務平臺,在全國是第一家。
藝咚咚作為聚焦大眾藝術市場的門戶平臺,以藝術家及其藝術品的認證數據為基礎,以AI技術為手段,致力于打造具有權威認證信用體系支持的大眾藝術交易平臺。此次藝咚咚與北京京城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攜手,期待開拓非遺文化發展與傳承新藍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