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的價值愈發凸顯,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引爆了2020年的投資主線,整車廠、上下游零配件、電池技術都有被市場關注,得到資金追捧。
到了2021年,汽車領域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正迎來提速發展,或將成為氫燃料電池爆發的元年。
這幾天正值2021年上海車展舉行之際,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羅夫”)推出了兩款中高端商用的氫能源電池車“中極”:49噸氫燃料電池6X4半掛牽引車中極-天樞和4.5T氫能高端城市物流車中極-天璣。
事實上,氫能源作為潔凈、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高效率以及零排放、零污染特性,不僅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工具,同時氫經濟正在上升成為國家戰略。
氫能源汽車優勢凸顯,全國專利公開量第一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
與目前鋰電新能源車相比,氫能源電池汽車燃料加注時間比肩加油的效率。另外,氫燃料電池的低溫適應性也優于鋰電池,續航里程更長,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之一。
作為格羅夫首款量產氫能重卡,中極-天樞采用模塊化開發,配置格羅夫自研的120Kw燃料電池系統,峰值效率最高可達60%。中極-天樞還配備了格羅夫創新的多能源動力系統,以及自主設計的70MPa10瓶組供氫系統,使得整車氫能動力最高輸出功率可達360kw,最高輸出扭矩可達2400NM,續航里程超過1000km。
這樣的配置充分滿足重卡對強勁動力與更遠續航的更高需求,將滿足物流配貨、快遞快運、煤炭運輸、港口運輸等應用場景對車輛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需求。
而定位為高端城市物流車的中極-天璣基于格羅夫全新氫能平臺架構、全新正向開發,該車還配備了一整套格羅夫自主集成的電驅動系統和輔助能源系統,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80kw,最大輸出扭矩可達1100NM。
為了徹底消除用戶的里程焦慮,中極-天璣搭載了格羅夫自主研發、行業首創的氫瓶組設計,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km以上,在行業同級別車型中處于遙遙領先的水平。
采用全氫能動力系統的汽車可以擺脫對大型鋰電池的依賴,避免大型鋰電池帶來的體積和重量以及安全困擾,但技術難度大。
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郝義國介紹,公司是國內擁有氫能產業專利公開量最多的中國整車企業,也是2020年全國企業科技創新500強之一。截至2021年2月,公司已申請專利1579項,其中發明專利648項。近兩年,格羅夫一直穩居全國整車企業燃料電池領域專利公開量第一,在全球位列第二。
迅速順應市場變化,全產業鏈布局趨于完整
據了解,格羅夫于2019年在國內就已推出了高端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在獲得了市場強烈反響。然而在2020年9月,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提出重點推動燃料電池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特別是支持重型貨車發展。
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格羅夫順應市場變化,快速切入中高端商用車領域,形成了商乘一體的完整汽車業務布局。
與目前鋰電新能源車發展遇到的問題一樣,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在氫能基礎設施方面,這包括了氫能的生產輸運和加氫站網絡的建設。
不過目前加氫站主要建在物流車、公交車及專用車能夠穩定運營的區域,因此可以保證加氫站的利用率,這也是為何格羅夫將目光放在更快能大規模量產的商用車賽道。
而未來隨著氫能源商用車促進加氫站網絡線的形成,氫能源乘用車加氫也會變得便捷起來。氫能源乘用車的能源補給服務得到完善,進而逐漸形成完整的區域化加氫網絡。
短時間內快速完成乘用車到商乘并舉的切換也從側面反映出格羅夫深厚的技術積累,如今擁有從制氫到整車應用全產業鏈布局的格羅夫能夠提供一整套氫能產業發展方案。
氫能源原材料層面,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武漢資環院”)協同程寒松教授建立的氫陽能源集團,常溫常壓貯氫行業的技術性處在制造行業領先水平,2019年3月氫陽能源集團建設的全國首個液體納米復合材料生產制造產業基地已宣布建成投產。
制氫儲氫方面,武漢資環院參投企業中極氫能實現了加氫站設備的集成化、智能化,設計產能日加氫能力300公斤,可滿足約50臺公交車的加氫需求,目前云夢、潛江新建產能,是未來3-5年湖北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的主要氣源。
動力系統方面,武漢資環院參投企業泰歌氫能擁有燃料電池發動機部分指標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已經小批量供貨,并在武漢公交上示范運營,并已正式投產。
在車展期間,格羅夫還與一些市場戰略合作伙伴等多家企業簽訂了3500臺氫能重卡訂單或聯合市場推廣協議,中極氫能商用車已顯現出非常強勢的商業化發展態勢。
早期投資者凱龍股份布局多年,有望進入萬億級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車展亮相的格羅夫氫能源汽車背后也能發現有著上市公司的身影。隨著氫能源汽車產業的逐步落地,作為早期的投資者凱龍股份(002783.SZ)將直接獲益。
凱龍股份是湖北省民爆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早在2017年布局氫能領域,出資2.1億元入股君豐華盛基金,占股67.74%。該基金主要投資了武漢資環院,占該公司22%的股權。而武漢資環院持有格羅夫80%股份。由此凱龍股份間接持有格羅夫11.92%的股權。
此次在上海車展亮相的格羅夫氫能汽車就是該基金的在氫能領域重點投資項目。
據了解,合成氨是凱龍股份主要原材料之一,而在凱龍股份老主業民爆領域中,生產的工業炸藥主要原材料為硝酸銨,硝酸銨的主要原材料為合成氨。
而公司生產合成氨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煤制氫,因此在制氫領域對于公司本身來說就是強項。在目前民爆行業已經接近天花板的時刻,公司也傾向于在儲氫材料、加氫材料及含氫裝備方向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2月23日,凱龍股份與武漢資環院、德中經貿、深圳君豐創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氫能源產業發展。
在合作計劃中,凱龍股份主要負責的是推進氫能產業鏈中相關項目(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儲氫材料、制氫、動力系統等)的落地,武漢資環院則負責氫能源車的量產工作。
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中國加氫站將超過1萬座,氫能產業年產值將超過10萬億元。
目前凱龍股份的總體營收不到20億,隨著在碳中和政策支持以及氫能源汽車未來的落地,布局多年的氫能源領域終于迎來了收獲階段,這也勢必將把公司帶入萬億級賽道。對于凱龍股份來講,除了投資格羅夫汽車外,公司在氫能源產業鏈的戰略布局也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未來想象空間非常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