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提升至36.2%。近兩年,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趨勢,身為長尾行業的中國乳制品行業數字化也早被提上日程。在乳企的數字化進程中,國產乳企領軍者飛鶴以科研創新賦能品牌發展,以科技驅動數字化管理的道路已愈發成熟。
就當前來看,乳制品行業的發展并未與下游零售業分離,零售行業的數字化早已成為大勢所趨,當前乳企更需要滿足零售的兩大核心要素,一是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二是在產品經營中不斷提升供應鏈效率。新零售時代,只有使得這兩大要素實現更緊密的鏈接,才能使公司運營效率保持敏捷度,亦能為零售端的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飛鶴的數字化由來已久,基于自有全產業鏈系統,早在2010年左右,飛鶴便上線了用于產品追溯的復碼系統,這是飛鶴在工廠端較早布局的信息化系統,也是飛鶴數字化生產的一種呈現形式。2018年,飛鶴又與阿里云攜手,開啟了數據中臺一期建設,把解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銷售側痛點作為主旨,包括始終端的貨品“進銷存”問題、新用戶觸達問題、存量用戶的盤活問題等。
在與阿里云合作之前,飛鶴還明確了“3+2+2”IT規劃戰略目標,該目標是以智能制造、ERP系統建設、智能辦公等“3”個具體IT項目為依托,以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等“2”個中臺為統一支撐,用以支持新零售和智慧供應鏈等“2”個核心業務目標的實現,推動及指導新零售業務與智慧供應鏈業務的探索及變革。與此同時,飛鶴打造的新鮮敏捷的供應鏈體系,也大大提高了門店奶粉的新鮮度。
飛鶴的數字化也延伸到了用戶服務端,以消費者為中心,飛鶴整合所有的服務入口并進行智能化體驗升級,為客戶提供統一化、標準化服務,并高效解答消費者的產品使用、價格咨詢以及客戶投訴、物流查詢、積分等一系列問題。據悉,目前在飛鶴的用戶服務終端,機器人已經可解決49%以上的問題。
飛鶴在數字化領域的不斷探索,不僅促進了品牌自身的發展,提升了品牌產品銷量,也為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探索了一系列可推廣的方法論,同時也貢獻了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