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 高偉)近年來,黑龍江省湯原縣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把紅色旅游文化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緊緊抓在手上,積極開展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整合紅色旅游資源,構建紅色旅游文化發展思想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北紅色旅游典范。
湯原縣是松花江下游地區的革命老區,1931年成立中共湯原中心縣委;1932年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1936年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湯原會議”??谷沼⑿圳w尚志、李兆麟、馮仲云、夏云階、陳雷曾在湯原浴血奮戰。“村村都有黨活動,家家都有抗聯人”,湯原具有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
自國家作出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戰略決策以來,湯原縣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湯原縣圍繞“紅色抗聯圣地,綠色休閑之都”主題定位,精心打造“四色旅游”——綠色生態休閑游、紅色抗聯文化游、金色鄉村民俗游、銀色冰雪運動游。以打造東北抗聯誕生地為目標,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了深度的挖掘。
喚醒歷史記憶 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湯原縣把紅色旅游文化作為重點工作,提煉了以“傳承、凝聚、創新、圖強”為核心內容的湯原精神。把傳承抗聯精神、老區精神和光榮的革命歷史放在湯原精神的首位。積極開展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加深對革命歷史的理解和認識,凝聚成為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建設美好湯原的巨大動力。
湯原縣以發展壯大紅色文化旅游為牽動,按照“革命印跡、四地一鄉、紅色湯原、抗聯之窗”主題定位,推動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康養、地產、物流等相關行業領域協調發展,帶動綠色生態游、金色鄉村游、銀色冰雪游,打造全時段、全景式旅游模式,為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創造條件。充分利用好縣博物館、烈士陵園、東北抗聯六軍遺址紀念館,以及現存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圍繞抗聯文化資源,形成以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抗聯密營為主,湯原縣城和鶴立鎮為輔,開展紅色文化旅游建設。形成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紅色旅游格局,逐步穿點成線,擴線成面。
湯原縣重點從“抗聯六軍軍部遺址”“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遺址”“抗聯公園”“抗聯六軍授旗地”等景區入手,推出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以東北抗日聯軍誕生地為中心的北部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紅色旅游業,提高景區景點建設運營水平,做大紅色文化旅游市場。對原有景區景點實施展示設計提質升級工程,豐富紅色文化展示內容和展現方式,增強游客現場感、體驗感和震撼感。湯原博物館按照3A級標準完善游客中心、購物中心、解說系統等。同時對烈士陵園的設施進行了修繕和建設。對抗聯六軍密營遺址、東北抗聯密營遺址紀念館和北滿抗聯著名將領群雕進行了建設。在湯亮公路沿線建設了夏云階同志犧牲地紀念碑、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遺址紀念碑、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授旗地紀念碑、抬車送糧地紀念碑等景點項目60多處。在京撫路過境段以紅色抗聯文化為主題,建成了“夏云階將軍”“鐵血軍魂”“夜襲湯原”等雕塑。
強化紅色引領 打造精品研學路線
湯原縣通過深度開發主題鮮明、內容生動有趣的“紅色+”新項目,推出紅色旅游餐飲、紅色休閑、拓展和野外生存體驗等旅游項目,打造出了多條紅色精品研學路線。
為重現當年湯原兒女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歷程,讓更多的人了解“精忠報國、不畏犧牲、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抗聯精神,激勵全縣人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向上,湯原縣打造出了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紅色文化區、腰營風景區研學基地等能夠培養、提升、推廣紅色研學游的精品路線。通過進一步完善住宿、交通、餐飲、保險等研學游相關配套服務,開發了一日、二日和多日研學主題線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促進景區淡季不淡。
湯原縣以紅色文化藝術節為載體,突出紅色文化主題、創新傳播形式,豐富節會內涵,增強紅色文化藝術節的感召力,打造了文化惠民新載體。開展了七屆紅色文化藝術節,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00萬人次;通過運用網站、宣傳圖冊等各種形式愛國主義和革命主義教育活動,對紅色旅游開展促銷活動,制造紅色旅游“熱點”,提高知名度,形成特色紅色旅游品牌;全縣中小學校和高校將抗聯密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基地,多次組織舉辦宣誓儀式、入團儀式等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青少年參觀紅色旅游景區,對未成年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舉辦“重走抗聯路”活動,組織紅歌會、紅色旅游攝影大賽,舉辦“紅色記憶——紅色革命文物展”等。同時以湯原紅色文化為內容創作了文學、歌曲、書法、繪畫、攝影、影視、戲曲、舞蹈作品5000余篇(件),出版了《下江抗日斗爭史》《紅色湯原》《湯詩三百首》《湯原詩詞》《鷹山文學》等,創作了評劇《紅色交通站》、快板書《說抗聯》,編排舞蹈《紅星照我去戰斗》等文藝精品,使紅色旅游更加貼近百姓,深入人心。
推動產業融合 紅色游促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不僅推動了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促進文旅融合,還為脫貧攻堅助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步伐。
湯原縣堅持大眾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發展紅色旅游,以紅色旅游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出發點、落腳點,充分發揮好紅色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鼓勵扶持發展紅色旅游項目,推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充分發揮綠色生態、革命老區、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借助黑龍江省扶持100個貧困村發展紅色游、民俗游、休閑農業游等產業項目機遇,引導旅游公路沿線、革命老區、民族特色村屯加快旅游設施建設,提升旅游綜合服務能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湯原縣投融資近1.2億元重點打造了金星村、北向陽村、北靠山村、腰營林場、竹青村等7個旅游村,旅游村集住宿、餐飲、采摘、旅游觀光于一體,風格迥異、各具特色;推動勝利鄉、湯原鎮觀光農業、北靠山紅色民俗文化旅游精品區、腰營林場綜合旅游服務區,以及金星村等重要節點籌劃建設,創新了旅游產業發展業態,增強了產業發展活力。將生態農業與民俗文化相融合,解決了350余人就業問題,帶動脫貧群眾180人,人均增收900余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