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廣東衛視晚間新聞播報“防疫利器‘清遠鍺’的揚名記”,讓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集團”)再次走進人們視野,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鍺回收率超99%提供原料保障
現階段,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而國內春節將至,疫情防控更不能松懈。在此背景下,紅外測溫儀、紅外熱像儀等作為防疫的利器,其生產制造所需的“鍺”等金屬材料,重要性也逐漸顯現。
先導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稀散金屬綜合服務商,至今已走過26載春秋,專門從事包括鍺在內的稀散金屬等研發、生產、銷售和回收服務一體化工作。疫情期間,先導集團成為全國最大的鍺單晶供應商之一,鍺產能約占全球三分之一,被國家列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據了解,在紅外應用方面,由于鍺在2~14μm紅外波段內有高而均勻的透過率,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優良紅外光學材料。 鍺單晶切片加工成的鍺透鏡及鍺窗和利用鍺單晶透過紅外波長特性制成的各種紅外光學部件廣泛用于各類紅外光學系統。
然而,鍺是典型的稀、散、小金屬,其并不能直接從礦里提取,而是伴生在其他有色金屬上,且含量極低,屬于稀缺資源。鑒于鍺的重要戰略意義和稀缺性,先導集團副總經理陳應紅表示,先導集團會根據原料的不同品質進行定制化的濕法冶金回收,以及蒸餾提純的工藝,使得鍺回收率能達到百分之99以上,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障。
據先導集團紅外事業部生產副經理王藝娜介紹,去年春節期間,員工加班加點,同時也增添了更多加工設備,為海內外提供紅外窗口大約372萬片。并且,今年春節,先導集團的大多數員工也將會留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預計會為國內外輸出500萬片紅外窗口,為疫情防控做出堅實的保障。
長期重視科研與人才 技術與資源優勢構筑核心壁壘
精湛的工藝、可靠的質量,先導集團的良好聲譽是專業領域的長期深耕,以及科研與人才的長期重視的結果。據了解,先導集團已將人才上升為企業“第一要務”,不斷引進全球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目前,先導集團與行業內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結成了“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產學研用”戰略聯盟,與世界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達成專業人才開發和科技研究一體化的合作。同時,先導集團內部還設有先導大學,學生主要是面向企業的職工,最后也可以拿到國家認可的畢業證。
與此同時,先導集團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截止目前,先導集團共申請專利711項,已獲得授權專利331項;主導和參與了108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其中有57項已經發布實施。下一步,先導集團“以科技創新促進企業升級發展,以知識產權保持行業先進優勢”,不斷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源將進一步強化。
作為全球領先的稀散金屬材料科技創新研究基地,先導集團擁有科技部授予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稀散金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五部委聯合認定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國家人社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設有獨立的先進材料研究院。
依托強大的科研平臺和產業化能力,先導集團先后承擔了包括 “863計劃”、“火炬計劃”、“02專項”、“工業強基”、“產業振興”等在內的多個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為國家重點工程和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為中國稀散金屬材料工業和國防軍工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豐厚的資源儲備。
橫縱布局專業化一體化 產品多元加碼全球化進程
先導集團研發經理狄聚青表示,這次疫情鍺得到大量應用,其實也是鍺在民用市場的一個重要突破。紅外光學應用領域將是未來鍺需求的最主要增長點,代表著鍺未來增長方向。此外,先導集團還在推進新材料取代鍺的使用,加大投入對紅外線熱像儀核心技術的研發,以期提供全產業鏈的支撐。
目前,秉承“領先科技,引導未來”的創新理念,先導集團以新工藝、新技術研究開發的鍺、硒、碲、鉍、銦、鎵等主要產品系列,在生產工藝及提純技術上均達到了國內外領先水平。同時,先導集團下設紅外激光、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材料、功能材料四大事業部,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強化垂直一體化、產品多元化、行業專業化、布局全球化、回收一體化發展戰略。
其中,通過并購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先導集團現已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西班牙、比利時、新加坡等國家設立二十余家子公司及辦事機構,業務涉足16個國家,在全球擁有33個銷售網點。先導集團充分發揮行業龍頭優勢,深化全球范圍內的橫縱布局。
憑借在全球稀散金屬資源上突出的深度整合能力,先導集團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應用解決方案。其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疫情防控、半導體顯示、物聯網(IoT)、AI、AR/VR、5G通訊、無人駕駛、大數據、云存儲、安防監控、薄膜太陽能電池、LED、紅外激光、微電子、醫療、核探測、航空航天等戰略新興領域。
未來,以“科技創造未來,先導創新科技”的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理念,先導集團以創新為核心,在稀散金屬材料、薄膜材料、紅外激光材料與器件、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芯片與器件等多個領域綜合發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將有望在國產化的機遇中,打造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探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