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時代, 財富如何安放?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對“黑天鵝事件”的含義理解更為深刻了。
除了自己從事的職業遭遇到持續性影響之外, 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不過, 這樣的境況也倒逼著人們產生了很多的深度思考。在社交媒體上熱衷討論的內容中, 熱度最高的幾個, 都與財富息息相關。這似乎并不難理解, 畢竟這是年輕世代要面對的最基礎也最現實的問題。
于是,在疫情期間, 年輕人們產生了稍顯“精分”的財富態度。一面報復性存錢, 紛紛在豆瓣上“今天消費降級了嗎”、“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中尋找群體認同。而另一面, 卻又在消費主義的快樂中無法自拔,享受即時性購物的爽感。
實際上,每一代人的財富意識都各不相同。70后成長的年代,浸潤著改革開放釋放出的經濟活力,手頭有了積蓄的人們,進入到理財的萌芽階段,將盈余資產作為儲蓄存入銀行,是大多數人的不二之選。80一代的財富流向則更多的是房產與股市,人們茶余飯后都在談論K線、五日線等。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15年的A股斷崖下跌,讓大家變得脆弱和謹慎。
如今到了90后,理財選擇更為多元,但財富策略層面反而困擾更多了。“悅己”消費觀的深入人心,加之理財專業指導的匱乏,讓這代年輕人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理財上的問題。如何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何通過合理的財富規劃走上美好的人生道路?又如何能在較小的壓力下去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這些問題都是初入社會的人們亟待解決的。
拋卻束縛,做自己的閃光少女
畢業于上戲的劉泳希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90后。大多數人認識她,是通過那部風評不錯的電影《閃光少女》。在電影中,她演繹了一位外表高冷,內心卻充滿暖意的二次元少女小霾。對這個角色的精彩詮釋幫助她斬獲了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傳媒關注女配角獎。在B站上,劉泳希相關的視頻也頗受歡迎。其中,她飾演的“千指大人”在長城上彈古箏的視頻播放量已經到了200萬以上。
但閃光的背后,往往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于劉泳希而言,作為一個轉行進圈的新人,她面對的困難主要來自兩方面。一個是選擇權的缺失,“我目前沒有選戲的權利,還是在處在被市場和資本所選擇的階段,這個階段還是很痛苦的。”而另外一個,則更有現實意味:新人演員的報酬與她的本業主持人相比,波動非常大。收入上的不穩定,往往也就意味著生活上的不確定,隨之陡增的茫然感和焦慮也自然會影響到她的逐夢之旅。
父母很擔心她這樣不穩定的生活,時常勸她,希望她能夠走一條相對容易的路。盡管劉泳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在她心里扎根的做演員的執念還是驅使她在這條路上前行著,“這會是個很長的過程,我不想在這個方面跟他們糾結,我會盡可能安撫他們情緒,然后行動給他們看。”
所以在劉泳希賦閑的時候,她通過各種途徑去豐富自己,從而為下一部作品蓄力。受疫情波及,今年開拍的幾部戲都告吹了,劉泳希的空檔期更多了。考量到經濟狀況,她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理財,學習在線理財教育機構長投學堂的課程。“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作保障,才不會突然陷入無法拯救的困境中,就像現在,沒戲拍,也不至于去啃老。”
讓她出乎意料的是,她對理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數字不敏感的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最開始,她先學了小白理財訓練營,慢慢有了積淀后,她嘗試著主動研究,后續又報名了基金、可轉債等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幫助她開啟了新知域,她的視野也隨之愈發開闊了。“我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存錢省錢的概念了,現在我有了明確的理財方向,而且也有了讓財富增值的一些專業知識。”有所受益的劉泳希,學習勁頭也更足,平時會自己定鬧鐘參加課程,要是有時候碰上趕通告,她就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上課。“我這么努力,也是因為班班一直都很上心地催促我,再加上班里好學的人很多,有個70歲的爺爺每天都在堅持,讓我很是觸動。”
除了目前的收益不錯外,劉泳希更為欣喜的是,她在理財上習得的觀點也滲透到了她人生道路的選擇與對生活的管理當中。
最明顯的是,自己對未來規劃的概念會更多了,以前總是覺得活在當下就好,但其實人一定要有憂患意識,這是對我過去想法的一個推倒和重建。—劉泳希
性格倔強的她開始學著接觸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的觀念,“我會被課上的那些內容觸動,然后愿意嘗試一些他們所講的東西。”她清楚,理財并不能讓人一夜暴富,但持續學習和穩定的收入,給予了她更大的生活自由。父母不必為她過度操心,她也得以毫無拘束地去追逐做個好演員的夢想,真正地成為自己的“閃光少女”。
讓學習理財,成為受益一生的自我增值
與劉泳希初涉理財之路相比,家在成都的當小時在理財的經驗上要豐富不少,今年已是她理財的第七個年份了。她2013年開始接觸理財,那一年,當小時決定辭掉工作,選擇去追逐自己的攝影夢想。
之所以說是夢想,是因為攝影最開始只算得上她的業余愛好。她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畢業從事的原畫設計師工作也與攝影關系不大。但她工作之余,會堅持在網上更新照片,慢慢地,就有人來找她拍照。量變促成質變,當她周末兼職收入高過工資收入時,她成了一位獨立攝影師。
當時正是微博的紅利期,當小時在上面發布了很多優質的作品,這也為其吸引來了一定數量的商業訂單。“當時沒有太多人做這個,所以市場很好,單子很多,收費也挺貴。”經營狀況如日中天,但她沒有固步自封,她洞察到了攝影市場上的“華服熱”,于是深耕起這個領域。在兩年的時間里,她陸續推出了“帶著華服去旅行”、“華服素人改造”等系列作品,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當小時這個名字了。
但隨著華服攝影市場的競爭加劇,當小時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發展瓶頸。2016年初,她暫別這個行業,把過去攢下的積蓄用在了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上。可進修的過程,讓她意識到,電影行業也存在著她不喜歡的那種賺錢模式。所以等到進修結束,她返回成都,創建了自己的華服品牌。與此同時,她又嘗試開辦在線的攝影培訓。然而身兼數職的創業之路充滿了挑戰,養活團隊、控制成本等棘手的問題展現在她的面前時,她深刻地認識到,曾經學過的那些東西,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七年前,她通過豆瓣上理財大V水湄物語(黃艷)的文章,接觸到理財和在線理財教育平臺。那時因為覺得很受用,很快成為長投學堂最早的一批學員。在半年的時間里,她每天下班回家都會堅持學習。在她的推薦下,父母和外公也都報了名,全家一時間興起了“理財熱”。沒過多久,具備了一定理財知識的她,在父母的資助下買了房,這處房產已經從每平方六千漲到了如今的三萬左右。之后的一兩年,在基金定投和股票投資上的收益又幫助她購置了第二套房產。這些親身經歷告訴她,關于財富的那些困惑,時間最后都會給呈予答案。剛畢業時對短期內收益很看重的她,體悟到了長期理財的價值。
△ 豆瓣理財大V水湄物語
后來,當小時就投身到熱愛的事業中了,直到她自己創業,才驀地發現,幾年前學到的東西還是全都能用上,“多學點兒沒用的東西,沒準兒哪一天就有用了。”對她來說,最受用的部分是學習的財報內容。“之前在聽長投學堂的股票課程時,里面講到的價值投資,最主要的內容是去看這個公司的財報。投資收益率、存貨周轉率,這些指標都能幫助我判定這是否是家好公司。我現在會拿這些數據來衡量我的產品。”比起其他的創業者,當小時的思維更具客觀性,同時也更趨理性化。
長投學堂里習得的技能,使得當小時的創業路上少了很多屏障,她也得以更游刃有余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這幾天,她正忙于參加“水下美人魚”的攝影比賽。之后,她還將進行一個“五十六個民族少女”的攝影主題項目。在她心里,做些純藝術性的攝影會是下一個階段的重點。這也是她從理財投資中學到的道理,“人要迭代,每個階段都需要有不同的目標,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花時間精力去投資自己,只有投資了,才能升值。”
“自由就是你有對生活說不的權利!”
與當小時一樣的長投學堂用戶如今已經發展到了500萬人,其中有70%以上都是女性。從這個層面看,理財對于女性的意義不言自明。通過理財,女性得以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減少負累,物質上沒有過大壓力,自然有助于構建起自己的理想世界。除了經濟上具有優勢外,理財所賦予的客觀判斷力、形勢掌控力以及對目標的行動力,都能讓女性收獲不同維度的技能和素養。審視生活的角度更開闊,人生也就隨之通透起來了。
△ 2019長投學堂嘉年華
當年帶當小時入門的水湄物語漸漸實現了自己的愿景,也見證了一批又一批用戶們生活上的改變。這位引路人,把自己這一路的理財經驗,全然呈奉給了有理財需求的年輕人們。實質上,在創設長投學堂前,水湄物語也有著一段曲折的經歷。她大學畢業后,在政府部門任職,外人看來的鐵飯碗,對她來說卻是不喜歡的位置。她成了單位中近三年第一個離職的人。之后,她選擇攻讀MBA,畢業后又做起了戰略咨詢顧問,然而日復一日的奔波和過度消耗令她認真地思考起想要的生活。深思熟慮后,她再度辭職,“因為我發現自己并不是自由的,我沒有權力對生活說不。”
辭職后,她去了一家很喜歡的NGO組織。業余時間,她自學理財技巧和方法,并把自己的經驗梳理成文字發在豆瓣上。不久后,她的第一本暢銷書《30歲前的每一天》就出版了。她在投資論壇上同樣活躍,一個偶然的契機,她認識了長投學堂另一位創始人小熊老師(楊樂)。倆人似乎有著天生的默契,一年后,小熊老師回國,成了水湄物語的先生。之后在共同興趣的驅使下,二人攜手另一位創始人羅賓(劉代軻)共同籌辦了長投網,網站旨在為人們提供理財教育。長投網一步步發展,成了如今的長投學堂。
在2015年以前,長投學堂聚焦于高端用戶。但當年的股市崩盤讓創始人們深受觸動,他們發現,“每一次股市上漲和下跌,到最后受傷最深的,永遠是那批小白們。”規模不斷壯大的長投學堂適時地做出了調整,開設起針對理財小白的理財訓練營。幾年時間過去,有超五百萬人因此受惠。
這些受益的用戶當中,既有劉泳希這樣減小了生活束縛的“追光少女”,也有如當小時一般,憑依理財收益完成了起始階段的財富積累的人。長投課堂的學員里,還不乏轉行為職業投資人的用戶。曾經在理財方面的一張張白紙,如今正朝著向往的生活進發。創始人之一的小熊老師看到他們的蛻變后,在文章中如是寫道:“我想這是我們長投人最驕傲的一件事吧。”
致力于幫助人們改變生活的長投學堂,在前不久還聯合中國青年報社制作了一檔名為《我和我的生活》線上沙龍訪談節目。節目邀請了十余位各行業嘉賓,青年經濟學者徐瑾、電商主播薇婭、歌手THE9-許佳琪等多位女性代表都參與其中,分享著自己獨到的生活觀與金錢觀。財富自由、人生目標、堅持熱愛,這一系列年輕人們關注的話題也在她們的講述中有所體現。
△ 《我和我的生活》嘉賓
長投學堂始終如此,它持續不斷地用最貼合時代的方式,幫助人們普及易學實效的財富知識,同時也在無形中助力著人們生活的改變。在長投人看來,“理財就是理生活”,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也是他們想傳遞給千萬人的。
像劉泳希、當小時這樣的人,還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嘗試,她們日后的成長還會遇到很多的轉折,但相信那些從理財中學到的技能,會讓她們“打怪升級”的路更加順利。我們應該明晰的是,理財并不等同于發財,去接受理財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創造財富。
理財更大的意義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路徑,讓我們得以有更多維度去審視生活,去追逐自己渴望的物事。
查理·芒格說:“當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我決心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并不是因為我愛錢,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他人意志左右。”當手中有限的財富得到合理配置,我們竭力想實現的人生自由,或許就觸手可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