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以來,隨著直播"翻車"事件一樁又一樁地被曝光,原本對于各大網紅主播的產品推廣抱有極大信任的眾多消費者開始產生疑慮。據小編了解,不少熱門帶貨主播的直播銷售金額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衰退趨勢,可見這類問題事件的發生對整個新興的網絡銷售服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直播行業尚未發展完善,相關市場規范法則需要盡快出臺,市場監管也需要大眾貢獻一份力量,網絡輿論正是推動監管部門順利工作的鋪墊。
以近一個月來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辛巴辛有志燕窩事件為例,幾乎可以稱為撬動整個直播行業的一根杠桿。為什么這么說呢?以該事件暴露的網絡銷售問題為起點,社會各方包括媒體、企業以及普通群眾都開始將注意力聚集在直播帶貨上,同一時期又相繼曝出了某主播涉嫌虛假宣傳被點名、部分網紅也曾推廣"茗摯"燕窩產品以及某主播承認直播間所售羊毛衫為假貨等問題事件。
目前辛巴已在上個月向廣大消費者公開致歉,主動賠付6158萬元,承諾將優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退款正穩步到賬。其積極擔責的態度雖然得到了消費者的肯定,但網絡輿論卻持續表達著對辛巴的質疑和不滿。甚至當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介入調查辛選是否存在夸大宣傳的消息一出,就有媒體文章聲稱辛巴被立案將獲刑,部分網友也隨之附和,結果被官方辟謠。而同時期的被曝光的其它問題事件,在網絡上不僅沒有引發過多關注,輿論相對友好得多。同樣都是犯錯,但對待方式卻明顯不同。
在央視的《經濟半小時》欄目中主持人曾點評,直播監管趨嚴,各直播主體需要明確自身的法律責任和邊界;也提醒那些躲在后面,鉆法律漏洞的生產廠家、網絡平臺,要嚴格管理自身和電商銷售平臺上的商品以及銷售的方式,如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日后,參與網絡銷售的各個環節,都將要負起自身的法律責任。
最后小編想說,輿論的力量不能綁架法律的審判,雙標、一邊倒的惡意節奏也不該綁架事實的真相。
來源:資訊中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