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提起山寨,許多人會想起“復制”水平一流的深圳華強北功能機,如今,眾多模仿、復制、抄襲的行為和由此而來的產物,早已蔓延至各行各業。康帥傅、粵利粵、aididas、伯爵旅拍等各種假冒產品入侵人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個場景,無一例外。山寨你,是你的榮幸,是否有仿冒產品,仿佛成了識別一個品牌是否有影響力的標志。
圖片來源于網絡
山寨產品的多維危害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山寨產品最實際的危害是以低成本的劣質產品損害經濟利益,甚至身體健康。比如山寨手機,普通存在著輻射大、做工低劣、電池不符合規定等問題,有些時候就像埋在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而在食品行業,以假亂真的山寨coco奶茶店,靠刷單引誘消費者,你以為自己喝的是珍珠奶茶,其實可能是假珠奶茶;還有遍布全國的“伯爵旅拍”們,搭著人家“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廣告的順風車,拿著正品的宣傳資料忽悠用戶,結果樣品吳彥祖,成品犀利哥,正主風評被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行業角度來看,山寨擠壓正品市場,擾亂市場秩序,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也使得行業面臨著“信任危機”。舉個栗子,根據供應鏈信息不完全統計,2020年山寨AirPods出貨量已達6億,而蘋果的正品AirPods出貨量則在8-9千萬之間,兩者之間差額驚人。頭部品牌投入大量人力、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山寨品牌卻迅速剽竊研究成果,憑借低價上位,長此以往,將打擊整個市場的創新性,造成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于網絡
山寨產品為何這么狂?
某些三四線城市或農村小賣部山高皇帝遠,成為山寨產品的重災區,一些商家也善于和監管部門玩“貓鼠游戲”。同時,監管措施滯后于時代發展、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小、監管人員不足等情況,也成為打假相關工作實施的阻力。
從造假成本層面看,很多假冒產品的商家肆無忌憚地以次充好,同時相關規定對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稱、包裝和裝潢等方面的規定也比較模糊,導致山寨產品的違法成本較低。而對于知名度較高的大品牌,維權成本又太高,被“老干爹”包圍的老干媽,每年在打假上消耗的費用高達3000萬。日常打假的公關傳播或在法律維權上的高昂花費,讓眾多大品牌也無暇顧及大大小小的不法商家。
打假難,在中國打假更難。假冒產品源源不斷地從小作坊、黑工廠中產出,像霧霾一樣從四面八方襲來。往往一個黑窩點被打掉以后,犯罪分子又換了個馬甲繼續山寨,也給企業維權和監管部門的打假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
圖片來源于網絡
規避山寨需各方齊舉力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可以通過掌握維權的一些方式,保護自身不受假冒產品和品牌的危害。發生消費行為時,需要通過官方的正規途徑購買產品,并仔細甄別合同主體、產品標志、產品介紹、生產廠商名稱、廠址等信息,避免不慎掉進山寨坑;如果不慎買到山寨產品,可以通過12315投訴舉報熱線向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隨手凈化山寨環境。
除此之外,平時也可以多關注相關信息,畢竟防勝于治。山寨信息的披露,除了品牌官方和媒體報道,近些年來越來越有流量和影響力的政務新媒體,也多有輸出。最近廈門市場監管公眾號就發布了一則針對山寨鉑爵旅拍的調查內容,官方點名,對山寨的“尚品伯爵”公司依法予以行政處罰。這類政務媒體,有公信力有傳播力,既可以讓品牌免于背鍋,也可以成為消費者被山寨坑害的一道防御墻。
圖片源于網絡
明星和明星臉之間,最多是“有那味兒”,實則相差甚遠。種種假冒產品快速擴張的背后,蠶食的是整個市場的公平性和產品的優質性、創新性,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真正具有強大產品力的品牌,能在行業發展的洪流中做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對于我們普通公民來說,抵制山寨,認準正規品牌,是對自身權益的維護,更是對這些偽冒“劣幣”的有力驅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