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約2.5億人存在防脫生發和白發轉黑的需求,再加上超過一億頭發干枯、分叉、頭屑、頭皮敏感等發質受損人群,按這些剛需人群每年低消費500元計算,養發是一個年產值可達1750億的市場!面對著巨額的可消費市場,同時伴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這塊巨大的蛋糕,誰又能在未來分得更多?
正文:
養發護發市場需求大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自身保養的重視程度也日漸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已到達30733元,每年仍以超過8%的速度增加。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和頭皮健康的重視,養發護發已日益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需求,消費需求更加注重體驗和服務。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養發服務需求擴大
顏值經濟快速崛起,美始于頭的審美觀念盛行。
近十年,化妝品行業規模的快速增長,映射出消費者對顏值的關注度變得更高,與顏值有關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強。同時,從消費者對線上美護發產品的搜索熱詞結果看,消費者對于秀發的關注點和需求也變得更多元分化。具備DIY能力的消費者除了會在家自己變換時尚的發色外,也愈發關注發質的自然健康,積極尋求多種產品深度護理頭皮及頭發
數據來源:高端美護發行業消費洞察報告
受頭發問題困擾的消費者眾多,養發行業服務的消費需求剛性且消費基礎廣泛。
除了工作壓力造成的睡眠質量低之外,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影響睡眠質量的最大幫兇。據統計,2019年中國網民每周上網時間高達27.9小時,且83%的公眾存在睡眠困擾,其中年輕人比老年人受到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睡眠問題引發的內分泌失調,是產生頭發困擾的主要因素之一。
數據來源: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
近年來,頭發問題低齡化趨勢明顯,且年輕群體更愿意在頭發養護方面消費,養發行業市場需求后勁強。
從消費者在頭發護理產品中的花費來看,20-29歲年齡段頭發護理花費呈現明顯增加趨勢,且增速高于其他年齡段。其中20-29歲的女性近6成在頭發護理方面的花費變得更多。
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多方養發護發機構出現
據艾瑞數據統計,2019年養發服務行業規模達到了663億元,預計未來每年行業增速在10%左右。同時,行業頭部品牌每年的新增門店數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平均每年新增門店在100-200家,未來行業規模的增速可期。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以行業頭部品牌絲域養發、詩碧曼和章光101為例。絲域養發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擁有2300多家線下門店,其中直營店200多家,覆蓋220個城市;2012年成立的詩碧曼,現已擁有全國90余家分公司,線下門店數超過2000,旗下產品現已入駐到數十個海外市場;章光101于1999年成立,截止到2019年全國門店數量共1500多家,其中直營店占約20%,加盟店遍布33個省級行政區。
頭發養護行業品牌連鎖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連鎖經營在擴大門店知名度,門店選址,員工培訓以及大規模采購方面具備顯著優勢,養發連鎖品牌的開店成功率遠高于獨立門店。同時,頭部品牌紛紛發力拓展門店數量,競爭市場逐漸由一二線城市轉向三線及以下城市。
除本身具備養護發實力的品牌外,原本專注于頭發其他領域的品牌或門店也開始涉入。以理發店、美容院和醫院為例。
八佰伴品牌的主要服務內容為染發和洗發,現階段,該品牌也開始進行養發項目。由于客源群體的特殊性,該類門店可直接接觸具有養發需求的目標人群,且配套銷售場景便利;思妍麗美容院的服務綜合性更強,在廣大群體心智中,美容院具有十分專業的面部美容技巧和儀器配備,頭發護理則不盡然,因此養發業務的發展具有局限性;以雍禾植發為代表的植發醫院具備專業的人員和使用設備,但因成本投入過大的原因,無法進行規模化復制,且消費成本明顯高于其他機構,因此養發業務非其主要利潤來源。
養護護發產業鏈迅速發展
行業發展階段
階段一,2000年以前
2000年以前,國內外市場經濟發展緩慢,以基礎勞動力的工業產業任然占住主導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養發服務未脫離美發行業成為獨立的細分行業。
消費者對于頭發的關注點以美為主,對頭發的健康狀況關注少、同時因消費者接受了太多的燙染服務,頭發及頭皮傷害逐漸積累。
養發服務于美發服務融合在一起,市場還未出現獨立的養發館。
階段二,2000年-2012年
中國于2000年加入WTO,這一年也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國內生產、投資、消費加速回升。良好的國內市場環境及人們消費理念的轉變,養發與美發分離,開始形成獨立的細分服務市場。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頭發養護的需求也隨之提升,要求美的同時要頭發健康。
養發服務逐漸從美發服務中分離,成為一個單獨的品類。
養發品牌和養發館開始出現,如絲域養發、詩碧曼、章光101等。
階段三,2012年至今
2012年至今,多領域競爭者跨界入局,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理念的不斷深入。養發館、美容院、理發店以及醫院,都開始提供頭發護理、防脫發、烏發等服務。
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從業規范化缺失、價格戰加劇、養發產品不符規范等市場亂象。
產品生產端
生物科技技術
生物科技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興起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盡管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生物技術在四個主要工業領域應用為:包括醫療保健,谷物生產和農業,谷物非食品利用和其他產品(生物所能分解的塑料,植物油,生物燃料)及環境的使用。現期,生物科技技術同樣作用于養發行業。
頭皮護理類廣泛使用的天然成分:礦物質、多肽類、植物萃取精華等。
防脫類產品廣泛使用的植物提取物:姜、側柏葉、當歸、紅花、覆盆子、何首烏、GP4G、ICE。
祛屑類產品廣泛使用的抗菌物質:祛屑劑OCT(吡啶酮乙醇胺鹽)、黃苓、木蘭苷M、藍桉葉油、龍腦油、薰衣草油等。
頭皮抗衰老產品廣泛使用的活性成分:肌肽、修復肽、輔酶Q10、透明質酸鈉、蘋果籽、鉑粉、富勒烯、黃金粒子、玫瑰油等。
電子儀器設備
在人類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醫用電子儀器設備不斷被發明和應用.這些現代化的醫用電子儀器設備的應用方便了人們的醫療診斷,給人們提供了醫療上的便利。十二五期間,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國際國內市場迅速增長、新興增長點不斷涌現、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為我國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堅實的政策支持。
頭皮檢測類儀器:頭皮毛囊檢測儀、光譜檢測儀等
頭皮療養類儀器:SPA儀、養療儀等
生發健發類儀器:生發養發儀、導入儀、導入梳等
客戶消費端
60-70年代
60-70年代年齡增長帶來了諸多頭發的困擾,以白發、脫發為主。
60-70年代的群眾思想來自于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比起媒體宣傳和名人效應,他們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本身的價值。
他們將養發服務看作是更專業的保養方式;更享受養發服務過程中身心放松的體驗;更關注養發的服務水平(按摩手法、服務態度等)
80-90年代
80-90年代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帶來了諸多頭發的困擾,以脫發、頭皮問題、燙染損傷為主。
80-90年代是從貧困慢慢走向富裕的一代,是精神與物質交替、互相施展自己有點的時期。該時期的消費人群習慣于將消費感覺轉化為消費價值,他們對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號性價值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商品或服務的物質性價值及使用價值。
他們將養發服務看作是針對頭皮問題的挽救方式;更享受頭皮護理后帶來的由內而外的頭發狀況改善;更關注養發館所使用的產品(生產商、成分等)。
千禧年代和Z時代
千禧年代和Z時代熬夜打游戲、煲劇等作息不規律帶來一些頭發的困擾,但困擾的程度較輕,以日常頭發護理為主。
千禧年代作為最新生的一代,伴隨著廣告、海報、視頻、互聯網等傳媒營造出的消費文化影響。消費類型從“生存型”向“享受與發展型”轉變,并且傾向于超前消費。消費文化和消費追求的過程中也帶有極度的VIP化,個性化買單變得十分尋常。
他們將養發服務看作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更享受規范性和專業度升級的養發體驗;更關注養發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
養發護發渠道端的變化
養發護發產品的購買渠道變了嗎?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應運而生。在2019年中國線上消費者消費渠道分布調查中,61.6%的線上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進行消費,其次選擇品牌官網的占比為35.3%。除其他外,選擇“小程序”和“微商代購”的線上消費者占比相差極小,分別為13%和12.9%。
養發護發類產品也從主要的線下消費轉變為線上購買消費。行業頭部品牌早在各大網購平臺進行了線上官方旗艦店的開設,包括淘寶、京東等。
數據來源:艾媒數據中心
消費主力軍人群變了嗎?
據德勤統計,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線上消費預算普遍占總預算的60% 左右。他們注重性價比,有著更強的理性消費意識。受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普及的影響,他們的購物渠道更加多樣化,網購成為時代的浪潮。
從線上洗護市場的消費占比看,90、95后已經成為最大消費人群。90/95后于是最愿意為頭皮健康投資的一代,頭皮護理的意識強。90/95后關于養發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均已展露。
數據來源:阿里數據,《高端美護發行業消費洞察報告》
社交媒體的帶貨能力?
從護發行業的營銷歷史來看,伴隨著媒介的變遷和更新,護發行業往往會掀起一場颶風。
現今,“第四媒體”的興起釀就了一種全新的傳播環境。網絡傳播,給大眾傳播從媒介形式到傳播方式,以及傳播理念都帶來了巨大變革。網絡成為了新世紀對人類文化、經濟和生活影響最深廣的新主流媒體。
例如,2013年底上線的“小紅書”,在經過兩次比較大的迭代“購物攻略-社區-電商”后,于2014年底上線了跨境購物板塊“福利社”,將社區和電商進行了結合。據悉,大多數用戶都是沖著小紅書的文案去的,因為具有“真實性”和“大眾性”;同時,多數名人的入駐,也吸引了大多數人潮的關注。
距今為止,小紅書上關于“養發”話題的筆記數量超過15萬篇,相關的產品數量也有高達778件。
這類案例同樣發生于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多個平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化和新媒體崛起的累加效應加速了信息傳播,娛樂營銷成為助推護發品品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小結
國內約2.5億人存在防脫生發和白發轉黑的需求,再加上超過一億頭發干枯、分叉、頭屑、頭皮敏感等發質受損人群,按這些剛需人群每年低消費500元計算,養發是一個年產值可達1750億的市場!面對著巨額的可消費市場,同時伴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這塊巨大的蛋糕,誰又能在未來分得更多?全憑產品對外的產品效果,市場口碑,對內的短期裁決和長期規劃,滿足消費者多種綜合性頭皮養護需求的專業機構或成最后贏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