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財經 >

巨頭競爭2年決勝負 當前觀點

2023-06-23 16:43:21 來源:韋三水


(資料圖片)

ChatGPT之后,美國又一科技巨頭IBM宣布,最快兩年之內,量子計算機就能投入實際應用了!
量子計算機意味著什么?
2022年8月16日,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22)開幕峰會在深圳舉辦。開幕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院長俞大鵬發表了題為“量子計算:顛覆性算力”的演講。俞大鵬在演講中表示,理論上講,量子計算具有無與倫比的算力,是智能處理無序大規模數據的顛覆性技術。
“把通用量子計算機比作曼哈頓工程,一點也不為過。誰率先擁有通用量子計算機,誰就擁有世界。”俞大鵬在演講中表示,信息時代,算力決定一切。量子計算具有無與倫比的算力,是國家技術戰略制高點。量子計算受復雜、大規模海量數據、智能處理需求驅動,為以數字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提供強大算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時間2022年10月4日17時45分,諾貝爾獎委員會公布了2022年物理學獎獲得者:阿蘭·阿斯佩、約翰·克勞澤和安東·塞林格,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實驗、確立對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和開創性的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成就。

Nature封面:量子計算機離實際應用還有兩年

來源:量子位(公眾號 QbitAI)作者:克雷西 發自 凹非寺
IBM宣布,最快兩年之內,量子計算機就能投入實際應用了!
IBM團隊在其鷹(Eagle)量子處理器上成功模擬了一種磁性材料的行為。
這標示著量子計算投入實際應用的最大障礙已經得到解決。
搭載「鷹」芯片的量子計算機
這種障礙叫做“量子噪聲”,會導致計算結果出現錯誤。
研究團隊對處理器中的每一個量子比特的噪聲逐一進行測量,推測出了零噪聲情況下系統的狀態。
根據觀察和推測結果,團隊研發出了全新的“誤差緩解”技術。
利用這種技術,團隊在127量子比特的鷹處理器上成功進行了一次復雜運算。
IBM量子研發部門高級主管Sarah Sheldon表示,我們可以開始設想用量子計算機解決一些此前無解的問題。
相關論文已經在最新一期的Nature中發表,并登上封面。
最新一期的Nature Podcast當中也介紹了這一研究成果。
節目當中主持人評價IBM在量子計算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做出的這一舉動“十分勇敢”但也“擁有確鑿證據”。
而今年晚些時候,IBM還將發布1121量子比特的禿鷹(Condor)芯片。

消滅不掉噪聲,就抵消它

由于量子糾纏效應的存在,量子不只有0和1兩種存在方式,還有它們的疊加態。
這使得量子運算的效率從理論上看顯著高于傳統的只有0和1兩種狀態的計算機。
但實際上,量子計算機并未投入實際應用。
原因有點無語——量子運算雖然快,但是錯誤率也很高。
而出錯背后的罪魁禍首,就是量子噪聲。
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環境中無時無刻不充滿波動的能量,哪怕溫度低到絕對零度,也無法消除。
量子永不停息的波動導致了它們之間彼此的擁擠、碰撞,這就是量子噪聲的來源。
對于單個量子,噪聲帶來的誤差可能并不高(低于1%)。
但量子計算機是由大量量子組成的復雜系統,各量子產生的誤差疊加之后就變得不可忽視了。
除了要解決量子噪聲問題,IBM認為,還需保證量子處理器具有一定的規模和運算速度。
消除量子噪聲的過程稱為量子糾錯,方法是用更多的量子比特來描述一個量子比特,以便有錯誤時可以糾正。
但這一思路的缺陷明顯——我們根本無法操控如此之多的量子比特。
因此,對于量子噪聲,現在普遍采用的處理方式是抵消其影響,而非直接消除。
傳統的抵消方式是對誤差信息實時監測并建立抵消算法,但隨著量子比特數的增多,也出現了性能瓶頸。
IBM團隊研發了一種全新的抵消方式,繞開了這一瓶頸的限制。
這種方式的核心是兩種關鍵技術:脈沖拉伸(Pulse Stretching)和零噪聲外推(ZeroNoiseExtrapolation)。
脈沖拉伸是通過延長每個量子比特的操作時間,使量子誤差被放大,更加有利于觀測。
這一過程中,IBM采用了物理學上常用的伊辛模型(Ising model)。
其最基本的假設是相互作用只在最近鄰的自旋之間存在。
具體到這一項目,量子比特的排列方式是設定模型點陣排列方式的依據。
盡管排列方式一致,伊辛模型卻是獨立于處理器硬件存在的。
零噪聲外推則是根據采集到的放大不同比例后的誤差信息(采集量遠低于傳統方式),建立函數模型。
根據函數模型外推出零點值,即為沒有誤差存在時的運算結果。
盡管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經過這種方式抵消一些誤差后的量子處理器已經可以進行一些運算操作。
IBM團隊將其成果送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效果測評,和他們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鷹芯片驅動的量子計算機的計算結果與真實值的接近程度遠高于傳統計算機。
不過,IBM的研究人員指出,采用這種抵消方式消除噪聲影響只是一種短期策略。
IBM也在逐步擴大其處理器所包含的量子比特數量。
據研究人員預計,到2033年將制造出超過10萬量子比特的處理器,屆時量子誤差將得到根源性的解決。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096-3
參考鏈接:[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965-3[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966-2[3]https://research.ibm.com/blog/utility-toward-useful-quantum
*本文轉自:互聯網思想。文圖版權歸著作權人。如涉侵權,立即刪除。

關注備用號,以防又失聯

歷史隱蔽的未來

每一個最后的睡姿
都是一首提前為自己祭悼的
長長的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