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咖啡到珈琲:日本咖啡文化史》
[美]梅里·艾薩克斯·懷特 著
(相關資料圖)
陳靜 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當日本家咖啡館“可否茶館”在東京誕生時,整個世界都沒想到日本將成為咖啡消費大國, 日式精品咖啡文化將成為全球三大咖啡潮流之一。
咖啡在16世紀初傳入日本時,還是個新鮮事物,到明治維新時代已經成為“文明開化”的象征,今天則是家喻戶曉的尋常飲料。作為“后來者”的日本人對咖啡極度癡迷:改良速溶咖啡、發明罐裝咖啡、重新發揚光大被歐美摒棄的手沖咖啡。從世界上個連鎖咖啡店品牌圣保羅集團到咖啡迷前往日本必去朝圣的咖啡館之一—琥珀咖啡,風格各異的日式咖啡館及其背后的主理人引領著咖啡愛好者們走入第三波咖啡浪潮。
一位多年旅日的美國人類學家追溯“ 咖啡熱”的足跡,探尋咖啡館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為讀者奉上一份私人收藏的日本咖啡館名錄。
>>內文選讀:
序(節選)
20世紀60年代的東京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超現代化大都市的模樣,臟兮兮又補丁斑駁的道路隨處可見。當你漫步在后街小巷,甚至完全不用擔心會被汽車或者摩托車撞倒。房屋都建得低矮又開放:早晨,人們把一種叫作“雨戶”的百葉折疊防雨門板收起來,鄰里之間便可以輕易互相看見。孩子們能一起玩耍,老人們可以悠閑地坐在安靜的小巷里曬著太陽,或剝豆子,或做點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兒。然而,新的交通工具、陌生的商品和人,正在悄悄滲透這些還沒有現代化、看起來像鄉下一樣的地方。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地鐵線路、新的公共體育場館和有空調系統的奢華酒店。這座城市漸漸打破了街區之間的明確邊界,無限的經濟能量把人們推向公共空間,他們在那里購物、散步和消費。作為這種公共空間之一的咖啡館,雖然早在至少50年前就開始流行,但在戰后又以或全新或傳統的形式呈現了它作為社交場所的功能。這比美式風格咖啡館的到來至少領先了40年。
那時,我在日本期間逗留多的場所就是咖啡館。這里不僅能讓我得到短暫的休息、為我提供能量補給,還讓我看到它許許多多其他的功能。它也許是維也納風格的咖啡館有四層天鵝絨的華麗裝潢、鍍金的座椅和金銀絲工藝裝飾的陽臺,并伴隨著莫扎特的音樂;又或是一間鄰家咖啡館,充滿了濃烈的男性友誼氣氛,混著煙味和腳臭味。然而那個時期帶給我強烈震撼的是某次深夜到訪一家先鋒派前衛藝術咖啡館時看到的場景。
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坐上一輛噴著濃煙尾氣的1948年占領時期生產的龐蒂克轎車,伴隨著發動機的嘯聲疾馳在深夜的城市街道上,是一種多么興奮的體驗。接著,我們來到了一家位于半地下室的咖啡館,并被要求脫掉所有的衣物。咖啡館的墻壁上貼滿了純白色的紙片,客人們被要求脫得精光。他們用癢癢的大軟毛刷子蘸取亮藍色的顏料,將我們全身涂滿,并鼓勵我們用自己沾滿顏料的身體任意舒展,在墻上的白紙上留下印記。對于當時咖啡的滋味,我已經毫無印象。我只記得當時腦子里一直反復著一個念頭:“我不是在明尼蘇達……我不是在明尼蘇達……”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又迷人。東京在當時是遠遠領先于西方的(至少領先于我那時候所了解的美國中西部地區)。
多年以后的2007年,我在巴黎參觀了一場20世紀四五十年代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的作品回顧展。在那里我觀看了一段十分老舊的錄像,畫面中的表演與我那次在東京地下咖啡館的經歷極其相似,只不過用來印出隨機身體形狀圖案的不是東京的咖啡館客人,而是渾身沾滿藍色顏料的優雅的巴黎模特。在一名管理人員的幫助下,我了解到數年前我在東京經歷的那一場活動正是伊夫·克萊因早前訪問東京以后,為了向他表示致敬而發起的。這一次日本咖啡館的冒險之旅于我而言,是一場“前衛”先鋒藝術的初體驗;而對于更年長的人來說,這只是一場對他們早已了如指掌的“后衛”藝術的懷舊活動罷了。現在,我們仍然能在咖啡館里體驗各種新奇的事物,但多半都是國內原創的,而非國外引入的。除了為特殊的活動提供場所,咖啡館也是能為我們提供可預期的日常慰藉的地方。咖啡和咖啡館本身為我們的公共和私人空間提供新的框架,讓我們有新的機會去體驗人格統一性。在這里,舊觀念中的價值、身份和社會階層都會被忽略。我們將看到,咖啡是一種代表了在過去130年間日本“現代化”和“民主主義”發展軌跡的飲品。
從我在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一家濃重比特尼克風咖啡館的初體驗,到如今坐在明媚陽光下的咖啡館戶外座位上,我的人生已經滲透和布滿了咖啡的色彩。在20世紀60年代,我努力以年輕女孩的姿態融入咖啡館,穿著所謂“正確”的黑色高領線衫,享受著酷酷的爵士樂和苦苦的黑咖啡,努力掩飾內心的激動與興奮。我周圍的人們一邊半閉著眼一邊吸著粗糙的高盧牌香煙,仿佛是在對店內播放的唱片音樂表示精神上的尊重。在日本,所有的經歷對我來說都是新奇而充滿挑戰的,而咖啡館是我熟悉的地方。
顯然,這里對咖啡館的描述和研究多少會帶上一些我個人經歷的色彩。對于更加追求科學性和系統性的人類學家來說,記憶經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洗禮,信息必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和疑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的描述會盡量再現那些在日本常年光顧咖啡館的常客的狀態。咖啡館本身就是他們記憶中的一部分,他們對此有深厚的懷舊之情。
作者:[美]梅里·艾薩克斯·懷特
編輯:袁琭璐
責任編輯:朱自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