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理財 >

著名學者、散文家梁衡先生最新散文集《人生誰能無補丁》正式出版

2023-09-09 06:35:43 來源:百度新聞

歲月給生命留下傷痕,春風又輕輕地給它打上補丁。

歲月蹉跎命多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生誰能無補丁。

老樹不廢發新芽,

風雨過后總是晴。

小編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低谷、嘆息、哭泣與遺憾,但這就是人生,是值得記錄的人生。今天向大家推薦著名學者、散文家梁衡先生最新散文集《人生誰能無補丁》,該書以散文形式書寫人生經歷,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啟迪我們勇毅前行。

《人生誰能無補丁》

梁衡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人生誰能無補丁》序

文 | 梁衡

在報上發表了一篇回憶20世紀70年代苦難歲月的文章,文末有兩句詩:“歲月蹉跎命多舛,人生誰能無補丁。”一下子被出版社抓住,一定要約出一本書,就以這后一句作書名。我說不行,這恐怕要傷著讀者脆弱的神經,你看現在社會花紅柳綠,銀幕上滿是“小鮮肉”,生活中也早已不見有補丁,誰還愿聽這種往昔的歌聲。但他們鍥而不舍,輪番勸說,耐心等待。我想出版家自有他們的理由和市場目光,便宣布投降。

這是一本略帶悲情色彩的紀實性、思考性散文集,是半個世紀來我親歷的故事與隨想。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經的人和事也良莠不齊。文學并不只是書寫高光時刻,還有許多低谷、角落、嘆息、哭泣與遺憾等值得去發現記錄。“一個蘋果切去一半就不是蘋果”,如果生活中沒有這些“補丁”也就不是生活。溫庭筠有詞:“照花前后鏡,花面相交映。”只有借助“后鏡”才能看到自己的后腦勺。

在過去的寫作中,我寫過許多政治領袖、歷史人物、名山大川、奇花名木等等。這回全都不要,只要生活皺褶中和心靈角落里的那一點蛛絲馬跡,緲緲引人思,隱隱惹舊愁。

補丁是社會的傷口、人生的遺憾。比如我們這批被稱為“文化大革命”中“老五屆”的大學生,全國五年才培養了70多萬人,可謂精英(現在一年高考就錄取近千萬人)。但這些人畢業時卻不分專業,一律被分配到農村去勞動,不知毀了多少人才,誤了多少人的青春。比如我采訪過的一位鄉村女教師,17歲嫁到一個山溝里,就開始在自家窯洞的土炕上義務教書,一直教到白了頭。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無名英雄,但她其實是社會的一塊補丁,補丁下面是中國鄉村的貧困和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也有一些沒有來得及打上補丁的傷口,上面籠著一層淡淡的悲哀。書中還包括在國外看到的一些補丁。感謝自己選擇了記者這個職業,讓我得以在社會和人心的門縫里窺見那“半個蘋果”和“后鏡”里的人生。

但話又說回來,事物總是相反相成,沒有黑夜,哪有光明,看到補丁就更感念一件衣服的完整。讓我們更珍惜當下的生活,盡量少一些補丁,我想這大約就是編輯們在市場的喧鬧聲中堅持要編這本書的意義。

注:本文選摘自《人生誰能無補丁》(梁衡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序言部分。

作者簡介

梁衡,著名散文家、學者、新聞理論家和科普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人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普首席人文顧問。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有新聞四部曲《記者札記》《評委筆記》《署長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洗塵》《樹梢上的中國》《把欄桿拍遍》《千秋人物》,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有《梁衡文集》九卷、《梁衡文存》三卷。曾獲趙樹理文學獎、魯迅雜文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先后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壺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欄桿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選大、中、小學教材。

內容提要

《人生誰能無補丁》是梁衡先生將半個世紀以來親歷的故事與隨想凝集成的紀實性、思考性散文集。補丁是社會的傷口,是人生的遺憾,但補丁也讓人更感念一件衣服的完整,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作者以平實的文風,將自己這一生經歷的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將“小我”與“大我”結合起來,體現了個人際遇與時代潮流的種種碰撞、融合,表現了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