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聞訊 “暑假作業沒有全部完成,因為我的假期十分充實……籃球訓練每天達兩三(個)小時,包括體能訓練、力量訓練、投籃訓練……綜上所述,我申請延遲交作業一周。”最近,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的鄭家楠老師收到了這樣一份“申請書”,看過孩子家長傳來的訓練照片和打卡記錄,鄭老師批準了孩子緩交暑假作業的請求。
開學在即,不少學生正為沒能如期完成暑假作業而犯愁。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順勢推出了“暑假作業緩交期”,只要有一定量的運動打卡、勞動和參加社會實踐的記錄,先寫一份申請,再由家長把記錄發給老師,就可以獲得一周的“緩交時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暑假作業量并不多
鍛煉的是學生的個人時間管理能力
這幾天家訪,鄭家楠發現孩子暑假都很忙,“有孩子假期每天都在體訓,也有媽媽假期里生了二孩,孩子幫忙照顧。盡管都在努力做暑假作業,但部分孩子還是會有些力不從心。”每年布置暑假作業前,鄭家楠都會先做一遍,她覺得暑假作業的量其實不多,“對初中生來說,語、數、英、科四門,加上社會的項目化作業,以及體育鍛煉作業,一周花5天時間,每天兩三個小時,合理安排是可以按時做完的。關鍵是一些孩子暑假有大段時間出去玩,沒做好每日規劃,還有一些因為家庭的各種原因,導致作業積壓下來。”所以她覺得,布置暑假作業更看重學生的個人時間管理能力,“這是一個難得的自我監督機會,所以我們批改假期作業都不會很嚴格,主要看學生的作業態度,比如字跡要工整,做題習慣要好。”鄭家楠說,其實真正提交緩交作業申請的學生并不多,絕大多數還是能夠按時完成作業的。在她的班里,僅有3名同學通過家長提交了申請。
筧橋花園小學趙婷婷老師新學期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的班主任工作。這幾天家訪中,她發現有孩子和家長面對暑假作業有些焦慮,于是她在家長微信群里發了這么一段話:“準時上交暑假作業的小朋友能夠得到兩朵小紅花;在一星期內補齊作業的小朋友能夠得到一朵小紅花;能夠對暑假作業提出寶貴意見的小朋友還可以額外得到一朵小紅花。”明確告訴孩子和家長,暑假作業可以緩交,不要太焦慮。
前兩天,春蕾中學也給學生家長寫了一封信,其中特別提到如果做暑假作業有困難,可與班主任、任課老師聯系,尋求幫助,可以適當緩交、遲交、減免部分作業。不要因作業問題影響孩子正常開學。學校還會階段性地檢查假期作業,促使孩子更加合理地安排作業時間。春蕾中學老師黃海洋說,暑假作業主要是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狀態,鞏固知識,防止暑假“空窗”兩個月,開學后會有適應困難,“對于那些學習真的有困難的學生,學校也不會過于強求,開學后老師還會對困難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緩交并不是不交
不少城區開始關注這種更“溫情”的方式
這些年,讓交假期作業的時間變得更彈性,似乎已成為不少人的共識。早在2021年年初,蕭山區教育局就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全區中小學生寒假作業不作硬性規定必須完成,對有困難或尚未完成的學生,允許開學后在教師指導或同伴互助下延期完成”,引來點贊聲一片。
到了今年,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前陣子,合肥教育局明確要求各校設“暑假作業緩交期”,廣西、江蘇、青海、安徽等多地教育部門也發布通知規定,不得因暑假作業未完成而處罰學生。在杭州,拱墅區在日前召開的全區開學工作會上提到,對學生假期作業上交設置緩沖期,允許學生部分或延期完成,盡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學業壓力,幫助學生平穩度過開學“過渡期”。近段時間,西湖區教育局也在校長會議上建議,開學學生如果作業趕不及,可以緩緩再交。
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已經做了這樣的提醒——早些時候,臨平區教育局、上城區教育局等先后發布相關通知,允許假期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緩交補做。杭州一些學校,也開始延后交作業的期限,還規定開學后一個月內不組織考試。
前有“雙減”政策詳細厘清中小學生的作業形式和完成時限,后有教育部發文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科學安排學生暑期學習生活,科學合理布置暑假書面作業,嚴格控制暑假書面作業總量,鼓勵布置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有業內人士解讀道:“作業緩交等一系列做法,究其原因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更好地體現教育的人性化關懷,及時消除學生因完不成作業而產生的擔心、恐懼、焦慮等情緒。”
也有家長曾向校方提出,這樣緩交作業會不會讓有的學生“鉆空子”,不做作業或者少做作業,破壞了規則,逐步突破學校的底線?
鄭家楠也思考過設置作業緩沖期的利弊,她說這并不是縱容學生破壞規則,而是一種激勵,讓學生認真對待學業,“晚交并不是不交,同樣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其實每個班也就極少數學生沒做完作業,但學生有了‘緩沖期’,都開始盤算著如何好好規劃這來之不易的一周時間。”
城市眼·銳評
緩交也是一種規則
作者 陳浩
一雙手,一支筆,一個晚上,一個奇跡。暑假余額不足,作業做完了嗎?每當假期結束之前,就有家長發視頻“吐槽”自己的孩子:萬家燈火,全國統一,“一把鼻涕一把淚”趕作業,而“爛尾”早已注定……
如今,包括杭州,多地網開一面,設置“作業緩交期”,有人叫好,有人憂慮。
叫好的人認為,這是一種人性化的“溫情”教育理念,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憂慮的人擔心一味遷就學生,會導致學生養成不遵守規則的習慣,進而一再突破學校的底線。
其實,允許學生緩交作業,并非“縱容”他們突破底線,更不是放任學生不管。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有學生沒能如期完成作業,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申請緩交作業的學生是少數,有老師坦言班里只有3名學生提交了申請。如果以未做完作業為由不讓學生入校,則違背教書育人的出發點,還會加重家長和學生的焦慮,甚至引發極端事件。
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應該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暑假也應該保持一種學習的狀態,并對假期進行合理的時間規劃。學校設置“作業緩交期”,只是給那些因“各種意外”導致未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一個“履行契約”的補救機會,而這個“機會”不應該對所有學生開放,否則可能會讓“貪玩”“懶惰”鉆了空子。并且,學校還應讓學生明白緩交作業的代價是什么,比如“班級勞動”“運動打卡”“同時還要寫開學后的新作業”等等,讓學生明白,緩交作業也是一種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養成“契約精神”,從而在下個假期中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來源:杭州新聞作者:記者 章翌 王厚明 胡鴻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