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周星亮 攝
中新網宜昌8月28日電(董曉斌 岳黎 金曉燕)規劃設計產能40GWh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28日正式投產,項目投產達效后預計實現年工業產值280億元,助推“三峽門戶”湖北宜昌加快建設國家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聚區。
(相關資料圖)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水電站所在地。近年來,宜昌市實施“雙碳引領、樞紐賦能、強產興城”戰略,推動“電化長江”,重點發展鋰電產業,積極發展新能源船舶和海洋裝備產業,加快向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裂變躍升,著力打造“清潔能源之都”。
總投資600億元的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周星亮 攝
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600億元,規劃產能150GWh,提供就業崗位2萬余個。項目分四期建設,一期項目布局了22條全自動生產線,可生產包括電芯、PACK模組等在內的20多款產品,動力產品涵蓋乘用車、商用車、船舶、重卡等領域,儲能產品涵蓋用戶側、工商業、電網側、電源側等多種應用場景。
當天投產儀式上,由楚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船舶專用“320Ah”電芯也正式發布,該電芯通過對正負極、電解液、陶瓷隔膜等材料、結構的優化,具有性能更優、能量更足、安全更好、續航更長等特點,將為“電化長江”的全面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產品支撐。
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可生產包括電芯等在內的20多款產品。董曉斌 攝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代德明介紹,目前公司已布局宜昌市夷陵區、武漢江夏區、孝感臨空區三大生產基地,“我們將不斷推進材料創新、結構創新、制造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形成技術領先、大規模、高效率的優勢,具備全產業鏈覆蓋能力。”
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布局了22條全自動生產線。董曉斌 攝
據了解,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一期投產后,將與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廣州天賜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海科集團新能源電解液溶劑項目等“串星成鏈”,形成涵蓋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閉環,助推宜昌建設千億級新能源及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完)
【編輯:付子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