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大興區龐安路南側的綠茵花園小區建成已20余年,因先天設計不足,后期隨著龐安路建設及周邊村莊新農村改造地勢抬高,綠茵花園成為一個地勢低洼、一下大雨就積水的“洼地”小區。7月29日至8月2日,特大暴雨突襲,雨水瘋狂倒灌,小區內積水沒膝,不少業主家中進水,多個配電箱淹水導致整個小區斷電停水。8月4日,本報對此進行了報道,屬地魏善莊鎮政府第一時間介入協調,全面制定整治方案。時隔近一個月,現在小區內澇問題解決得如何了?記者再次前往探訪。
施工人員正在小區門外開挖導水溝槽。
電力人員對每個配電箱進行梳理,并“一箱一策”制定提升改造方案。
關注 整改能否治居民“心病”
一進入汛期就擔心小區積水內澇,這已成綠茵花園小區約500戶居民的“心病”。該小區周邊市政配套缺乏,電力、排水設施還是按照上個世紀90年代標準建設的,開發商北京森林花園旅游娛樂中心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已被吊銷。在這種情況下,去年9月,在魏善莊鎮指導下,該小區實現了新老物業交接,不過,新物業并未拿到該小區有關電力設施等相關資料。近一年來,為推動遺留問題的解決,魏善莊鎮一直承擔著該小區部分污水抽運、垃圾清運及管線清掏等工作。
【資料圖】
設計建設先天不足,后期小區內多條排水溝淤堵甚至坍塌,再加上周邊道路及村莊在建設時地勢抬高,綠茵花園雨一大就積水,這也成了魏善莊鎮汛期內令人揪心的老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防小區積水,此次特大暴雨前,該鎮已全力做好防汛準備,且嚴格落實了防汛措施。“綠茵花園是魏善莊全鎮防汛重點,我們為小區安排了點長,配了12名搶險救援隊員,儲備了兩輛搶險救援車、兩臺污水泵、1臺液壓式動力站及12塊危險標識牌。”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郝愿超說,施工人員還提前清理了40余處排水溝和雨水箅子,為小區外兩條道路旁雨水管線清淤3000余米。
不過,特大暴雨給小區帶來的影響還是讓人防不勝防。7月29日18時,接暴雨紅色預警后,該鎮及社區相關負責人立即通過微信群向全體居民發出雨情預警,并在該小區大門口及重要道路等雨水易漫流點位,迅速堆疊了上百袋防汛沙袋。然而因暴雨持續時間長,之前的準備未能阻止來自龐安路、張佟路及周邊村莊的雨水倒灌。為抽積水,該鎮及時出動了5輛抽水車、兩輛搶險救援車及3臺抽水泵,搶險人員不間斷抽水至深夜,但還是未能阻止小區積水,配電箱泡水。
本報對該小區低洼內澇問題進行了報道,魏善莊鎮第一時間召開專題調度會,確定由該鎮主要領導調度指揮,分管領導深入現場對存在問題進行調查,圍繞雨水排放、配電箱進水等問題會商研究,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那么,整改方案具體要改什么?效果如何?
整治一
外挖三條溝槽導水 內為千余米管線清淤
暴雨后的整改疾速展開。8月5日清晨,施工人員便進入小區展開施工。該小區分東區、西區兩個居住區域。東區北側、西區東側分別是高出小區數十厘米的龐安路及張佟路,故東區北門、西區東門及東南側的消防門,便成為周邊雨水倒灌進入小區的3個入口。
施工方案即是在3個大門前開挖溝槽,開建雨水箅子,一旦雨水較大沿道路流下,便會經雨水箅子被引入溝槽,連通道路一側的雨水管線排入小龍河。在小區北門前的坡道上,只見施工人員開挖出一條溝槽,槽底鋪平厚厚的水泥,再用紅磚在溝槽兩側砌起防護墻,墻外也抹平水泥,上面再加蓋雨水箅子,建起一條長10余米、寬60厘米、深40厘米的導水溝槽。
同時,該小區西區東門、消防門前共兩處導水溝槽也同步完成施工。不同的是,依據現場地勢,這兩處溝槽深達70厘米。
魏善莊鎮城建中心(公路)負責人馮波介紹說:“溝槽建成后,自龐安路、張佟路流下的雨水,將通過3處溝槽上的雨水箅子直接導入道路下的雨水管線,并被排入小區南側的小龍河。”
3處溝槽全面引流了來自道路及周邊的雨水。施工人員又對小區內千余米排水管道進行了全面清淤與疏通,修復塌陷、破損的排水溝,清掏出堵塞管道的污泥、樹根樹葉或其他垃圾、雜物,并對管道重新覆土。
記者了解到,該鎮認真傾聽并采納居民建議,不僅在西區東南側的消防門前增建導水溝槽,還將3處導水溝槽上雨水箅子的承重從40噸提升至60噸,“現場不少居民提出意見建議,比如導水溝槽設在哪兒更合適、將破舊的雨水管線蓋板換新等,能采納的我們都采納了。”馮波說。
這次整治施工以魏善莊鎮城建中心公路、水務等部門為主,加上屬地社區及居民,直接投入人力上百人。
8月24日上午,又一場大雨傾盆而下。放心不下的馮波開車沿龐安路來到小區北門,進入小區后又駛過曾經積水嚴重的區域,再沿張佟路向南,經西區東門、消防門直至小龍河,“小區內沒有積水,這回踏實了!”馮波說。
“他們每天干到天黑,小區內外的明渠暗溝,每一處細節他們都整治到了,我們很滿意。”“這兩次大雨小區內確實沒積水,鎮里實實在在幫我們解決了心腹大患。”……多位小區居民向記者“報喜”。
整治二
56個配電箱將換新 “一箱一策”提升改造
7月末8月初的那場特大暴雨,導致該小區兩次停電,后一次停電是因小區內有15臺配電箱先后泡水引發故障。獲知小區停電停水后,該鎮立即組織4名電力人員及兩輛施工車現場處置,搶險工作歷時約9個小時,直至該小區全面恢復供電。此次搶險后,魏善莊鎮決定對該小區內56個配電箱全部梳理整治,“計劃換裝新配電箱,并‘一箱一策’進行設計改造。該項工作預計3個月完成。”負責該項整改工作的魏善莊鎮副鎮長劉佳介紹。
魏善莊鎮委托了專業部門,與該小區物業公司一起對56個配電箱一一排查。據現場勘測,56個配電箱均為低壓配電箱,分別連接到每家住戶。這些配電箱的改造存很大難度,比如配電箱設置地點不同,距離地面高度不同,有的距離地面僅20厘米;配電箱材料不同;有的箱內電線接排復雜凌亂……電力人員對每個配電箱進行梳理,并制定了“一箱一策”整改方案。
此次對于配電箱的整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據現場情況將配電箱整體予以抬高,“如果不抬高,遇有大雨恐再次進水。”劉佳說,“我們計劃整體抬升至距地面50至80厘米,如果裝設位置高度不夠,就盡量將電閘做成橫向集成,以提升距離地面的相對高度。”二是56個配電箱將全部配備單獨漏電保護裝置,“假如一個配電箱出現問題,受影響也僅是該配電箱所服務的數戶人家,這將對居民的用電影響降至最低。”
對話
作為魏善莊鎮防汛工作中的重要點位,該如何看待綠茵花園積水內澇問題的全面整改?記者就該問題采訪了魏善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郝愿超。
記者:從鎮里角度看,這次改造是否已達預期?
郝愿超:雨一大就積水,綠茵花園小區的防汛問題也一直是鎮里的“心病”。北京日報的此次報道,讓我們下定決心從根本上治理該遺留問題。此次整治,不僅有針對性地封堵了外來雨水的“倒灌”,還對小區內部的排水溝進行了全線清淤與整修。加上對配電箱“一箱一策”提升改造,不少居民向施工人員反饋,對整治工作表示認可和支持。這期間,也有居民提出對小區內道路及污水管線等基礎設施的提升需求,鎮里將進一步同居民深入溝通,共同推動解決。
記者:據稱鎮里將該小區防汛納入“四級聯包”,這是怎樣的工作機制?
郝愿超:“四級聯包”是鎮里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與治理水平制定的工作機制。主要內容是領導包片、干部包村或社區、兩委包街巷、黨員包戶。今年以來,鎮里已將群眾關心的15項問題納入鎮年度重點工作,完成承諾踐諾事項1152項,受到居民肯定。目前,綠茵花園已由善海北里社區管理,按照全鎮“四級聯包”工作進行安排。
記者:今后鎮里的防汛重點還有哪些?
郝愿超:鎮里防汛工作的重點是關注易積水點和農村老舊自建房,對易積水點,我們正組織道路、水務等部門著手緩解、解決。對于農村老舊自建房,我們在應急方面做足準備,對符合條件的,也會盡快做好群眾工作,完成改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