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埃林哲·鷹道數字智庫
怎么判斷企業數字化規劃方向對不對?這與企業戰略息息相關。企業管理者和IT部門在數字化規劃建設時,往往要結合企業內外的形勢變化,思考IT規劃與企業戰略的關系。
(資料圖)
筆者認為,數字化要對齊企業戰略,對業務發展目標、財務盈利目標的達成進行有效支撐,其中不乏數字化帶來的新的商業模式、業務場景、決策模式的巨大變革。
企業做大做強,與戰略有關的3件事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實體,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員工提供有前途的職業生涯,為股東提供穩定的經濟回報,以及為社會做出貢獻。
企業需要考慮市場變化、競爭對手和經濟環境等因素,通過創新、精益求精和不斷改進,追求卓越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創造價值并滿足客戶需求,從而贏得市場份額和客戶忠誠度。
企業的戰略需要帶領企業長期生存、穩定發展,一個做久做強做大的企業的戰略,需要處理好的三件事:
1、現在和未來都要盈利
2、現在和未來都要讓市場滿意
3、現在和未來都要為員工提供一個安全而滿意的工作環境
這三件事互不相同,卻相互支持,無論把哪件事作為企業的首要目標,哪件事做為必要條件,戰略都是相同的。
有的企業可能它的目標是現在和未來都讓客戶滿意,那么他們要意識到公司盈利和員工滿意是維持客戶滿意的必要條件。
又或者,有的企業宣傳員工滿意才是他們的目標,這也沒有關系,只要他們意識到公司盈利和客戶滿意是企業能夠為員工長期可持續地提供安全、穩定的工作環境,提高員工福祉的必要條件就可以。
為了滿足這三件事,企業必須建立決定性的競爭優勢,必須建立好的戰略促使公司持續改善,同時不會影響到市場和員工。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市場不僅僅是客戶和潛在客戶,還包括供應商、商業伙伴、監管機構等。
企業做數字化的核心動因
現在信息科技取得重大突破,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10億的活躍用戶,在中國用戶數量更是高達2億,把人工智能、數字員工等話題加溫到炙手可熱的程度。
毋庸置疑,數字經濟的時代,企業要做數字化,無論是轉型還是創新,一個有志于長期生存、穩定發展的企業都要有自己的數字化戰略。
不管把數字化的重要性拔到多高,筆者認為數字化都要對齊企業戰略,對業務發展目標、財務盈利目標的達成進行有效支撐,其中不乏數字化帶來的新的商業模式、業務場景、決策模式的巨大變革。
建立決定性的競爭優勢,促使公司持續改善,支撐或者賦能企業處理好公司盈利、市場滿意、員工安全和滿意的三件事。
創造持續競爭優勢,通過商業分析打開,可以歸納為如下5個方面:
1、銷售增長:通過數字化來優化企業產品和服務與市場需求的匹配關系,在產品研發創新、區隔市場策略、營銷、交付、售后等環節進行改善,幫助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客戶體驗,吸引更多客戶。
2、降本增效:一個企業的產品、營銷等等都可以被競爭對手快速模仿,但是支撐企業靈活運轉的穩健、可靠的運營體系是長期建設的過程,這一部分的競爭力可以概括為持續的“降本增效”,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自動化流程,減少人力成本。
3、管理提質: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通過數字化可以幫助管理層把企業經營數據看得清、看得全、看得及時,決策是為通過數字化可以更有效落實管理思想和變革測量,從頂層快速穿透到業務細節,擴大管理半徑,減少管理層級,縮短決策、執行、驗證到再改善的時間周期,建立快速、可靠地實施變革、改善糾偏的能力。
4、行業合規: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決定了企業必須滿足法律、稅務、環保安全、行業監管等方面的規范要求,在符合規范的前提下開展商業活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對外融資,需要提供給投資者財務報告,展示企業資產負債、成本利潤和現金流的結構數據,這也是合規規范方面的要求。
5、決策模式: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收集、分析、利用數據,提高數據價值。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數字文化的建設,展示全局價值鏈條的數據視圖,引導和鼓勵整個價值鏈上的內部外部伙伴,做出對整個價值鏈有益的行為,共贏多贏,適應市場變化,穩定運營。
打造數字化IT系統,持續為企業生命體供氧
企業由不同的器官構成,包括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生產制造、物資采購等部門,這些部門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企業的生命周期。
企業組織體系、運營體系、決策體系和目標體系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構成了企業的生命力。
一個具有活力的企業,也當具有生命的運動的能力,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決定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對應著人體的孕育期、成長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企業的構成和運行與人體高度類同,具備了有機生命體的基本要素,因此企業也是一個有機的生命系統。
數字化IT系統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和數據來創造收入,改善業務流程的IT系統,不僅僅限于簡單的數據記錄、備份處理等方面,而是傾向于通過數據連接起人與業務,分析現有的數據并應用于指導接下來業務的發展增長和管理提質。
數字化IT建設是企業在數字世界里的孿生,甚至賦予了這個孿生數字生命的期待,將企業業務抽象為商業模型,將業務過程通過端到端流程架構標準化,將經營決策具象為報表、KPI及風險預警機制,規范化、標準化、去人為化,通過數字化IT的建設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投射到數字世界中,在構建的過程中審視、修補種種不足,對企業實體進行商模、組織、流程、制度的變革和執行測試,驗證方案的有效性。
在數字世界中,通過軟件產品的實施,為企業的業務開展提供一個自洽、共享的工作平臺,相關干系人通過平臺協同工作,為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做出有效的努力。
企業數字化的非普通常識--企業經營是常識和邏輯的組合。
常識指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所具有的一般性、基本性的認識、知識和智慧,盡管不仰賴特殊的技術知識,在現實中它并不平常。
常識是不帶情緒偏見的、理智思考的良好判斷。企業管理層對常識的認知落差往往很大,這種認知落差在執行層面上進行投射,對經營績效產生影響。
邏輯,就是推理、因果分析、挑戰假設,應用思維程序化解沖突的科學方法,邏輯是一個演進的系統過程,不能用領導藝術和資源調配權利所替代。
“常識”和“邏輯”在企業現實世界影響績效,在企業數字世界影響成效。
業務IT化的軟件系統,是企業規劃建設在數字世界里的孿生兄弟。
它不是一個IT項目,需要一把手的支持,才能影響企業全局,有效(推動正在遭遇 常識詛咒、邏輯不足兩個方面的挑戰)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績效的挑戰。
常識(詛咒 )挑戰常常表現為企業管理層缺乏數字化的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在目標設定、要求表述等方面缺少基本的溝通語言,不能達成共識,工作推動艱難。
邏輯不足的影響在于IT系統建設是在數字化世界里以01代碼為土料砂石建造百層樓臺,企業戰略與IT目標對齊、分層結構、立柱管道設計,就是在沙灘上玩雕塑,要么能力長板做不出來,要么信息不能順暢傳遞。
當然,常識、邏輯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習得,培訓和咨詢項目是被驗證的有效手段。
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以數字化IT建設提高企業經營效能
從企業現實世界到虛數字化虛擬世界的交互影響分析來看,企業在決策、管理、執行三個層級上的數字化轉型的內容和側重點不同。
在執行層與現實世界耦合緊密,強調作業的標準化和自動化,自動采集作業數據,提高一線人員作業質量和效率;
在管理層,則強調流程的標準化、自動化和在線協同,優化辦公效率、協同高效;
在決策層面將重點放在模型邏輯、業務規則,優化決策模式,提升決策效率和質量,提升組織人員能力。
從業務、組織、流程、數據要素四個方面入手,規劃數字化IT系統。具體來說:
1、在業務方面,實現從研發生產、銷售、市場、財務、人力資源等所有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實現數據驅動,達成“業務數據化”。
2、在組織人員方面,組織為扁平化架構,職責明確,有利于快速決策、執行、調整。員工科技素養高、邏輯性強,了解常見的信息數據和科技基礎知識,習慣以數據說話,以數據發現問題、以數據分析問題、以數據說明價值和效果。
3、在流程規則方面,業務流程運營管理流程清晰、規則明確、環節合理,基于執行效果數據分析可自優化。
4、在數據要素發揮作用方面,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充分發揮數據生產要素作用,產生業務價值,達成“數據業務化”。
關鍵詞: